百词典

《乌媒》

时间: 2025-05-07 06:54:40

诗句

一自弋者篡,冥飞亦云多。

庖牺网未收,同类如予何。

已噤伐斧篇,去去依女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4:40

原文展示

乌媒

一自弋者篡,冥飞亦云多。
庖牺网未收,同类如予何。
已噤伐斧篇,去去依女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自从射手篡夺了权力,冥冥之中飞鸟的叫声也多了起来。
庖牺(古代传说中的人)织的网还没收拾好,同类的我又该如何自处呢?
我已经停止了伐木的诗篇,渐渐地依偎在女萝(指一种植物)上。


注释

字词注释:

  1. 弋者:指射手,古代以弓箭捕鸟的人。
  2. 冥飞:暗中飞翔,形容飞鸟在空中飞翔的情景。
  3. 庖牺:传说中的人物,指一种手工艺,或比喻未完成的事情。
  4. 伐斧篇:伐木的诗篇,象征创作或生计的工具。
  5. 女萝:一种缠绕植物,象征依附或隐匿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庖牺: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有智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女萝:常被用于表达依附、隐退或柔弱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子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善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感慨与无奈,流露出对归隐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乌媒》是一首体现周文璞对社会现象深刻思考的作品。全诗通过射手篡权的意象引入,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敏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从“冥飞亦云多”可以看出,社会的喧嚣与纷争使得人们的心灵难以宁静。接下来的“庖牺网未收”,则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困扰,诗人对“同类如予何”的自问,体现了他在复杂社会中对自身处境的迷茫和无奈。最后一句“去去依女萝”,以自然物象隐喻诗人的归隐愿望,表现出他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求。

整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细腻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自弋者篡:指出一种权力的转移,可能指代权力斗争带来的动荡。
  2. 冥飞亦云多:暗示在这种动荡中,世界的纷扰也愈发显著。
  3. 庖牺网未收: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未完成的状态。
  4. 同类如予何:对自身困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同类处境的关切。
  5. 已噤伐斧篇:停止了创作,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
  6. 去去依女萝:向往隐居,渴望逃离纷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女萝”比喻归隐,象征柔弱与依附。
  • 拟人:将飞鸟的声音与社会动荡相联系,突显人心惶惶的情感。
  • 对仗:全诗语言精炼,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乌媒:象征黑暗与不安,暗示社会的阴暗面。
  2. 冥飞:象征无形的压力与困扰。
  3. 女萝:象征隐退与安宁,表达回归自然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自弋者篡”中的“弋者”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射手
    C. 商人

  2. 诗中“冥飞亦云多”暗示了什么?
    A. 自然景象
    B. 社会动荡
    C. 个人情感

  3. “去去依女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渴望权力
    B. 向往隐退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动乱中的忧国情怀。

诗词对比:
《乌媒》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周文璞在描写中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自我解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周文璞诗文集》

此诗在其独特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中,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值得深入品味。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秦娥·江南北 忆秦娥 上寿芝外子墓 忆秦娥 忆秦娥 沪上遇徐琴芳 忆秦娥 初春剩国忆子 忆秦娥 忆秦娥 暮冬望家报不至 忆秦娥 忆秦娥 怀远,代人作 忆秦娥 丹徒道中偶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齊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红衰翠减 下土 无字旁的字 戚忧 龜字旁的字 出人望外 杳窅 口字旁的字 按图索籍 凿空之论 帮闲钻懒 千了百了 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山倾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