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42
原文展示:
再次前韵六首 其一
曩日不缘逃暑至,今朝端为探春来。
梅花落去香渝烈,去去还应首重回。
白话文翻译:
昔日若非为了避暑,今日正是为了寻春而来。
梅花虽已凋落,其香气却愈发浓烈,离去时仍应频频回首。
注释:
- 曩日:昔日,往日。
- 逃暑:避暑。
- 端为:正是为了。
- 探春:寻春,欣赏春景。
- 香渝烈:香气更加浓烈。渝,更加。
- 首重回:频频回首,表示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巨山,宋代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为张嵲在再次使用前诗的韵脚所作,表达了对春天和梅花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诗人张嵲在经历了避暑之后,特意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而来,表达了对春天和梅花的喜爱和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香气浓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和对梅花的留恋。诗中“梅花落去香渝烈”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描绘了梅花的凋落,又突出了其香气的浓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最后一句“去去还应首重回”,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不舍和留恋,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曩日不缘逃暑至”,表明诗人昔日来此并非为了避暑,而是有其他目的。
- 第二句“今朝端为探春来”,明确指出诗人今日来此的目的正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
- 第三句“梅花落去香渝烈”,通过对比梅花的凋落和香气的浓烈,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留恋。
- 第四句“去去还应首重回”,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不舍和留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梅花的凋落和香气的浓烈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 拟人:将梅花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春天和梅花的喜爱和留恋,通过描绘梅花的香气和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
- 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曩日不缘逃暑至”一句,表明诗人昔日来此并非为了:
A. 避暑
B. 探春
C. 赏梅
D. 访友
- 诗中“梅花落去香渝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 诗中“去去还应首重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不舍和留恋?
A. 梅花
B. 春天
C. 夏日
D. 秋风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 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格。
诗词对比:
- 张嵲《再次前韵六首 其一》与王安石《梅花》: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张嵲的诗更注重表达对春天的留恋,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梅花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