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

时间: 2025-04-30 19:50:08

诗句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余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0:08

原文展示:

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 张嵲 〔宋代〕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余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白话文翻译:

春日将尽,满树的花朵依然盛开,修长的竹子参天而立,数以万计。 头陀从云端顶端出来迎接宾客,恐怕是当时的刘铁磨。

注释:

  • 杂英:指各种花朵。
  • 修竹:指高而直的竹子。
  • 参云:形容竹子高耸入云。
  • 万余个:形容竹子数量众多。
  • 头陀:指僧人。
  • 云顶:形容极高的地方。
  • 刘铁磨:可能是指一个名叫刘铁磨的僧人,具体典故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寒食节期间,作者与儿辈游玩尼庵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出游踏青。此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作者与家人游玩尼庵,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僧人的生活,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满树的花朵和参天的竹子,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头陀从云端顶端出来迎接宾客的描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的气息。诗中的“恐是当时刘铁磨”一句,可能是作者对僧人形象的一种想象或联想,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融入了对宗教生活的思考和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宗教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杂英满树春欲过”: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但满树的花朵依然盛开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修竹参云万余个”: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竹子的高大和数量之多,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
  • “头陀云顶出迎宾”:通过描绘僧人从极高的地方出来迎接宾客,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超脱感。
  • “恐是当时刘铁磨”:可能是作者对僧人形象的一种想象或联想,使得诗中的僧人形象更加具体和生动。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修竹参云万余个”中的“万余个”,夸张地描绘了竹子的数量之多。
  • 拟人:如“头陀云顶出迎宾”中的“出迎宾”,将僧人的行为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和僧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杂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修竹: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头陀:象征着宗教生活的超脱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杂英”指的是什么? A. 杂草 B. 各种花朵 C. 竹子
  2. “修竹参云万余个”中的“万余个”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花朵 B. 竹子 C. 僧人
  3. 诗中的“头陀”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神仙 C. 普通人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寒食帖》:同样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自然景色。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与苏轼的《寒食帖》:两者都以寒食节为背景,但张嵲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情况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寿中书舍人) 贺新郎 贺新郎 贺新郎(端午和前韵) 贺新郎 贺汪伯唐子娶妇 贺新郎 其二 贺新郎 怀斯奋海南 贺新郎 贺李丹壑京闱秋捷 贺新郎 非社诸人久绝音讯。时暴风雨袭上海,夜坐有怀,仍用稼轩野字韵 贺新郎·步自雪堂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见墙见羹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群团组织 旡字旁的字 逸德 麻字旁的字 是开头的成语 死结尾的成语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花样年华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没出豁 支字旁的字 噬结尾的成语 繁秾 幺字旁的字 凶饥妖孽 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