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9:38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夜色寒冷,香气弥漫的地方显得洁白,
蜿蜒的山涧通向寺庙的大门。
明月高悬在众多山峰的顶端,
泉水流淌在纷乱的树叶之间。
一盏灯光微弱,周围群山都沉寂无声,
孤零零的磬声在空中回荡。
归家的路上我害怕碰上猛虎,
更何况耳边传来了岩下的风声。
厉鹗(约1780-1853),字子云,号逸庵,清代诗人,浙江人。其诗风清新高远,常以山水为题材,作品中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灵隐寺月夜》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作者身处灵隐寺,借月夜的美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灵隐寺位于杭州,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通过对月夜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感受。
《灵隐寺月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灵隐寺中度过的孤独夜晚。整首诗以寒冷的夜晚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惆怅的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夜色与香气,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描写转向了孤独与恐惧,尤其是“归路畏逢虎”的句子,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恐惧。月亮的高悬与泉水流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宁静与动荡的交织。
在修辞方面,诗人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在音乐感上增强了诗的韵律。通过描绘月亮、泉水、灯光等意象,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期盼。全诗层层递进,从宁静到恐惧,最后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主题思想在于探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同时展现了人们内心的恐惧与孤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夜寒香界白”,这里的“香界”指什么?
A. 香味的地方
B. 寺庙
C. 山涧
诗中回家的路上“畏逢虎”是指什么?
A. 实际的老虎
B. 心中的恐惧
C. 朋友
诗中“孤磬四天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