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1:50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作者:韦应物 〔唐代〕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
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
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
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忏郎署迹,谬蒙君子录。
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
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
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自己并非世俗的器物,甘愿与自然草木为伴,逍遥自在地生活,饮酒自乐。日复一日,他对书本感到懒惰,参加节日的聚会却也只想在山川之间游玩。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选拔人才的消息传来,他不得不收拾心情,穿上礼服,接受这份束缚。感到愧疚的他,认为自己不配被人记住。尽管心中有不舍,但他依然向往那西涧的曲水,遥望远处的山川与雨后的绿意,感叹此行将要离去,回首却难以驻足。明天他将下山,云雾缭绕在幽静的山谷中。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静斋,生于长安。他在文人中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韦应物刚刚离开朝廷官职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政治的厌倦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值唐代中期,政治腐败,士人多渴望逃离官场的束缚。
韦应物的《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与哲思的诗。诗中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即以“简略非世器”自谦,表明自己不愿追求世俗的名利,选择与自然为伴,体现了他对自由、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节日聚会的参与感到无趣,甚至对书本的阅读也显得懒惰,表现出一种对世俗活动的冷漠。接着,随着“除书忽到门”的出现,诗人不得不面对官场的召唤,这使得他感到无奈与拘束,内心的愧疚与对自由生活的眷恋相互交织,形成深刻的对比。
最后几句描绘了即将离别的情景,遥望山川与雨后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告别的依依不舍。韦应物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与象征,展现了对自由、自然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
开头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不屑,选择与自然为伴。
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描绘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独自饮酒自得其乐。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
表示日复一日,自己对书本的懈怠,显示出对知识的漠视。
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提到节日的聚会,依然渴望在山水之间游玩的心情。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
反映出当时政治现状,中央朝廷在选拔人才。
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突然收到任命,令自己不得不收拾心情,接受束缚。
愧忏郎署迹,谬蒙君子录。
对于被选为官职的愧疚和自谦,认为自己不配。
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通过对官帽和轻车的描绘,暗示官场的浮华与空虚。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
表达即将分别的伤感,对西边溪水的留恋。
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远方的山川与雨后生机的描绘,象征自然的美好。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
诗人在风中行走,回首唯有不舍的情感。
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预示着即将下山,白云在幽静的山谷中流动,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韦应物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西涧曲”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书本的态度是?
韦应物《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与王维《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但韦应物更强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