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草堂寺》

时间: 2025-05-01 20:15:38

诗句

双树轮囷五百年,开华结实两争妍。

我来问道师知否,祖意元无法可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5:38

原文展示

草堂寺
作者: 孙鳌 〔宋代〕

双树轮囷五百年,开华结实两争妍。
我来问道师知否,祖意元无法可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草堂寺中两棵古树,经过五百年的轮回,开花结果,争相美丽。我来到这里问道,师父是否知道,祖师的意图本来是无法用言语传达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树:指两棵树,象征着古老与智慧。
  • 轮囷:形容树木年轮的生长,暗示树木的年岁。
  • 开华:开花,指树木的美丽。
  • 结实:结出果实,象征着成果。
  • 争妍:争相美丽,形容花果的竞争。
  • 问道:询问道理或教义。
  • 师知否:师父是否知道。
  • 祖意:祖师的意图或教义。
  • 元无法可传:根本没有可以传递的法门或教义。

典故解析

“祖意元无法可传”可以理解为佛教中对“禅”的一种理解,强调真实的智慧和道理无法通过言语或文字直接传达,只有通过个人的体悟才能领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鳌,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草堂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诗人在这里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借古树的象征表达他对道理的探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草堂寺》通过描绘双树的五百年的岁月,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丽。诗人用“开华结实”来描绘树木的生命力,暗喻着人生的成长与收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也引发了他对智慧的探求。最后一句“祖意元无法可传”更是将整首诗的哲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真理时所面临的无奈与困惑。

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内心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智慧的追寻,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树轮囷五百年:这句描绘了两棵树的古老,强调了时间的长度。
  2. 开华结实两争妍:树木开花结果,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美丽。
  3. 我来问道师知否:诗人以“我”字入诗,展示了他对智慧的渴求。
  4. 祖意元无法可传:强调真理无法通过语言传达,只有心灵的感悟才能领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开华结实”与“争妍”形成对比,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隐喻:古树不仅指自然,更象征着智慧与历史的积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领悟比外在的教义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树:象征古老与智者。
  • 五百年:时间的厚重感,代表了生命的轮回与积淀。
  • 开华结实:生命的繁荣与成果。
  • 问道:求知欲望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树木经过了多少年?

    • A. 100年
    • B. 300年
    • C. 500年
    • D. 800年
  2.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_来表达对智慧的探求与思考。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教义可以通过言语传递的观点。(对/错)

答案

  1. C. 500年
  2. 自然景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草堂寺》与《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思考,但《春望》更强调了动荡时代中的忧国情怀,而《草堂寺》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平和与哲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
  • 相关学术文章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程高承议赴夔路转运判官求诗 和人寄寇昌朝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蚩蚩 中春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 墨池 百叶梅 寂历古关道二首 题孔氏东园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以怨报德 畸流逸客 失言 累世通家 怒容满面 涕唾 守正不回 私字儿的字 福会 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边的成语 铸山煮海 虫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过晤 病字头的字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