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3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39:48
书事十首
作者: 刘克庄
不似尧夫快活身。
罪已纶言遍九州,
桑榆虽晚尚堪收。
下山东诏争扶听,
读奉天书有泪流。
加霍嫖姚冠军号,
拜车丞相当民侯。
崆峒麦熟无人刈,
何日王师且少休。
这并不像尧帝那样的快活日子。
罪恶的言辞已经传遍了整个九州,
虽然桑榆已晚,仍然值得收获。
在山东,我发出诏书,请求扶持,
读着朝廷的圣旨,不禁泪流满面。
被加封为冠军的霍嫖姚,
拜任车丞相,仿佛是民间的侯爵。
崆峒山的麦子已经成熟,却无人去收割,
何时王师才能稍微停歇?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庄周,宋代诗人,因其诗作多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刘克庄的诗风豪放,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书事十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书事十首》通过个人感慨,展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开篇以“尧夫”对比,暗示了当下的困境与古代的美好。诗中提到的“罪已纶言遍九州”,表达了对时政的批判和对现状的不满。桑榆虽晚“尚堪收”,不仅是对个人前途的思考,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下山东诏争扶听”,显示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与失望。他对朝廷圣旨的反应,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泪流满面的细腻情感加深了诗的悲剧色彩。再到“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这里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官职,反映了当时的官场生态以及对名利的追逐。
最后两句“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着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思路清晰,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尧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尧帝
C. 唐太宗
诗中“桑榆虽晚尚堪收”中的“桑榆”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晚年
C. 春天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国忧民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