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5:57
摄事斋宫偶书
斋宫岑寂偶偷闲,犹觉闲中兴未阑。
美酒清香销昼景,冷风残雪作春寒。
丹心未死惟忧国,白发盈簪盍挂冠。
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
在这寂静的斋宫中偶尔偷得片刻闲暇,
我仍觉得这闲暇中兴致未尽。
美酒的清香驱散了白昼的景象,
凉风和残雪让春天显得寒冷。
我那赤诚的心未死,只是忧国忧民,
白发已满簪头,何不挂下官帽?
谁来为我传递清颍的消息,
我这一生决不辜负渔竿的渔乐。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词、散文、诗歌见长,尤其擅长词,开创了“婉约派”的先河。欧阳修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摄事斋宫偶书》创作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在官场的厌倦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传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坚持理想与追求自由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忧虑。开头两句,诗人在斋宫的悠闲中,感受到一种未了的兴致,反映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时光的珍惜。接着,诗人借美酒的清香和冷风的残雪对比,表现了春寒料峭中的一抹温暖与孤寂,突显出他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细腻。随后,诗人自述“丹心未死惟忧国”,表达了他虽然年老,但心中仍有对国家的忧虑,体现出一种爱国情怀。最后两句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渔竿象征着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清颍客”的寄望,表达了希望有人能传达他对理想的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自由和闲适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摄事斋宫偶书》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欧阳修
C. 杜甫
D. 白居易
“丹心未死惟忧国”中“丹心”指的是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国家的忠诚
C. 对家庭的关心
D. 对朋友的情谊
诗中提到的“渔竿”象征着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的理想
C. 忧国忧民的责任
D. 友情的寄托
比较欧阳修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欧阳修在情感上更为复杂,兼具对国家的忧虑,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自然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