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即事九首 其六》

时间: 2025-05-02 04:07:47

诗句

化国有馀暇,丰年多醉人。

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47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九首 其六 李廌 〔宋代〕

化国有馀暇,丰年多醉人。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

白话文翻译:

在繁华的国度里,人们有充足的闲暇时光,丰收之年,许多人沉醉于美酒之中。为了筹划一次饮酒,不惜典当衣物,但面对美酒时,却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惭愧。

注释:

  • 化国:指繁华的国度,这里可能指宋代的社会环境。
  • 馀暇:空闲时间。
  • 丰年:丰收的年份。
  • 典衣:典当衣物,指为了筹钱。
  • 谋一饮:计划或准备一次饮酒。
  • 惭春: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意识到春天的美好时光不应浪费在饮酒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约1059-1119),字方叔,号济南,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丰收的春日,作者感受到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闲暇,但又因意识到时光的宝贵而感到惭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个侧面,即在丰收之年,人们有更多的闲暇和资源去享受生活,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丰收春日的社会景象。首句“化国有馀暇,丰年多醉人”展现了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闲适,但紧接着的“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反思。作者通过“典衣”这一行为,展现了为了享受生活不惜代价的态度,但“惭春”则透露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过度放纵的自我批评。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体现了作者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化国有馀暇,丰年多醉人”:描绘了一个繁华社会中人们因丰收而有的闲暇和放纵。
  • “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通过“典衣”这一具体行为,展现了为了享受不惜代价的态度,而“惭春”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过度放纵的自我批评。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中的“化国”与“丰年”,“有馀暇”与“多醉人”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典衣”比喻为了享受生活不惜代价。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社会繁华和个人闲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以及对过度放纵的自我批评。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化国”、“丰年”、“典衣”、“惭春”等,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化国”象征繁华,“丰年”象征富足,“典衣”象征不惜代价的享受,“惭春”象征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化国”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国度 B. 变化的国家 C. 化学的国家 D. 华丽的国度 答案:A

  2. 作者为什么“典衣谋一饮”? A. 因为贫穷 B. 为了享受生活 C. 为了庆祝丰收 D. 为了逃避现实 答案:B

  3. “对酒却惭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饮酒的后悔 C. 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D. 对社会繁华的羡慕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虽然都是春日题材,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廌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廌诗歌的创作环境。

相关查询

玲珑四犯 风流子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从军行 春日上方即事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一作钱起诗)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听百舌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短吃少穿 厄字旁的字 忠臣烈士 凵字底的字 惊烽 同字框的字 春蚕到死丝方尽 立刀旁的字 枕稳衾温 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康有为 电子商务 牌子 克字旁的字 包含禀的词语有哪些 见机而行 屼嵲 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