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47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九首 其六 李廌 〔宋代〕
化国有馀暇,丰年多醉人。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
白话文翻译:
在繁华的国度里,人们有充足的闲暇时光,丰收之年,许多人沉醉于美酒之中。为了筹划一次饮酒,不惜典当衣物,但面对美酒时,却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惭愧。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约1059-1119),字方叔,号济南,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丰收的春日,作者感受到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闲暇,但又因意识到时光的宝贵而感到惭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个侧面,即在丰收之年,人们有更多的闲暇和资源去享受生活,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丰收春日的社会景象。首句“化国有馀暇,丰年多醉人”展现了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闲适,但紧接着的“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反思。作者通过“典衣”这一行为,展现了为了享受生活不惜代价的态度,但“惭春”则透露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过度放纵的自我批评。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体现了作者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社会繁华和个人闲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以及对过度放纵的自我批评。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化国”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国度 B. 变化的国家 C. 化学的国家 D. 华丽的国度 答案:A
作者为什么“典衣谋一饮”? A. 因为贫穷 B. 为了享受生活 C. 为了庆祝丰收 D. 为了逃避现实 答案:B
“对酒却惭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饮酒的后悔 C. 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D. 对社会繁华的羡慕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