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03
春溪革湖漱山瓢,归卧藤阴藓迳遥。
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
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
却喜庾郎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
春天的溪水在湖边漱洗着山中的水瓢,我归来在藤蔓的阴影下,沿着青苔的小路悠然入睡。
云气酝酿成了巫峡的细雨,松树的声音清冷得像浙江的潮水。
书生与世俗的规则格格不入,山中的意境对人却是异常的寂寥。
但我却高兴于庾郎骨子里贫穷,偶尔从韭菜田里摘些烟苗。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感悟。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山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湖光山色,水边的溪水与湖泊相映成趣,诗人以“漱山瓢”形象化了自然的清新。在“归卧藤阴藓迳遥”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山居环境,暗示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转而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声音,带来一种孤寂的氛围。
“书生与世例迂阔”一句,表明了诗人与世俗的隔阂,而“山意向人殊寂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孤独与人心的寂寞。这种对比引发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在追求名利的社会中,隐居山林的生活是否更为理想?
最后,诗人提到“却喜庾郎贫到骨”,以庾信的贫苦生活作结,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的依恋。全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理解与对世俗的反思,传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庾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庾信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春溪革湖漱山瓢”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生机勃勃
B. 贫穷困苦
C. 寂寥孤独
D. 繁华热闹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名利
B. 对抗世俗
C. 追求安宁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