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43
石湖仙 题放庵上人红豆词卷
作者:陈维崧
春愁天样,将红豆词吟,愁归天上。
红板桥西帘飏,最关情处,绿窗有人争唱。
吟红叫紫,尽舞絮沾泥无恙。
梅放。把一樽檐际相赏。
南朝许多烟景,被啼莺梳乾柳浪。
千古兴亡,只抵斜阳片晌。
且趁疏狂,朝眠碧嶂,暮敲乌榜。
闲骋望,一生著屐几两。
春天的愁苦像天空一样,吟唱着红豆词,愁苦归往天际。
红板桥西边,帘子轻飘,最动人之处,绿窗内有人争相歌唱。
吟唱红色的调,呼唤紫色的声,满天飞舞的柳絮沾泥却无恙。
梅花绽放了,邀我在屋檐下共赏美景。
南朝有许多烟雾缭绕的美景,啼莺在梳理着干柳的波浪。
千古的兴亡,仿佛只抵得斜阳下的片刻。
趁着这份狂放,早晨在青山中酣睡,傍晚敲打乌榜。
悠闲地眺望,一生中穿着的木屐有几双呢?
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梦熊,号渔隐,晚号双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尤其以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蕴含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情怀。
《石湖仙》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兴亡的无奈思考。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春愁的意象贯穿始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红豆的吟唱不仅象征着思念,也代表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红板桥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在意境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南朝的烟景与啼莺的描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千古兴亡的感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最后,诗人以“闲骋望”结尾,传达出一种随和与自在的态度,表现了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全诗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诗人传达了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石湖仙》的作者是?
红豆在诗中象征什么?
“千古兴亡,只抵斜阳片晌”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陈维崧《石湖仙》与李清照《如梦令》
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陈维崧更注重历史感与人生思考,而李清照则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个人经历。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