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8:45
拜星月慢 已亥中秋与友人话旧
作者: 潘西凤 〔清代〕
月正当头,人逢知己,那似今朝俱有。
岂不谈情,却拖人搔首。
记当日是柳和花月夜,此际阿侬分手。
重问清虚,去广寒宫走。
且挥杯且酹姮娥酒。
这时节说也难为口。
半世落索飘萧,苦掣书生肘。
事无成徒令言之丑。
凄凉杀天也凄凉瘦。
君不见月到明朝,要团圆非旧。
月亮高挂在空中,此时与知己相聚,真是难得的时光。
虽然不谈情说爱,但难免让人心绪烦乱。
我还记得那夜柳树下、花间的月色,现在却是和你分手的时刻。
不禁再问那清幽的地方,何时能去广寒宫探访?
举杯畅饮,向嫦娥敬酒。
这种时节,话语也难以表达心中情感。
半生漂泊无依,苦于思念无法书写。
无所成就,只能让言语显得丑陋。
如此凄凉的景象让人倍感寂寞。
你可曾见,明天的月亮升起时,团圆却已不再是旧时的情景。
作者介绍:
潘西凤,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怀,兼有忧伤与美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与友人相聚,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因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友谊易逝的无奈与惆怅。
《拜星月慢 已亥中秋与友人话旧》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作,通过描绘中秋夜明月高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诗中“月正当头”开篇便引出中秋的主题,象征着团圆与美好,而“人逢知己”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当年相聚的美好时光,却因现实的无常而感到悲凉,尤其是“此际阿侬分手”一句,表现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
诗中“重问清虚,去广寒宫走”更是将情感的寄托放在了神话传说中,渴望与嫦娥相会,抒发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在“半世落索飘萧”中达到高潮,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从相聚的欢愉到离别的悲伤,层层递进,构建出一种浓厚的思乡情和对过往的追忆。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交织,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苦短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唤起读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重问清虚”中的“清虚”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半生漂泊的感慨,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