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27
老境何须更问年,得须臾活便翛然。
平生交际无金谷,穷健中閒自葛天。
终日闭门知拙味,有时放杖信嬉缘。
儿孙子曰一声处,已觉诗书世的传。
老年人何必再问年岁,能够活在当下就心情舒畅。
一生交往没有金银财宝,穷困与健康中自在如天。
整天闭门只知拙劣的滋味,偶尔放下拐杖随意玩耍。
儿孙在一旁呼唤时,已然感受到诗书代代相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金谷”与“葛天”分别代表物质财富和精神自由,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超越了物质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多数作品反映了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其人生的反思期,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看法和心态,强调在简朴的生活中寻找快乐与满足。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老年生活中的心态与哲学,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老境何须更问年”的开篇,直接切入主题,表明了对年岁的无所谓态度,强调的是享受当下的重要性,而非对过去或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交际,表示这并非基于金钱和物质,而是建立在真实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之上,这种纯粹的交往让他在生活的困顿与健康的平衡中找到了自我。诗中“闭门知拙味”的描写则反映了他在内心世界的探索,虽然有时会感到拙劣,但这也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最后,诗人提到儿孙的呼唤,感受到诗书的传承,体现出对家庭和文化延续的重视。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总结,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平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作者通过对老年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家庭与文化传承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金谷”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闭门知拙味”,意在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著的《二月九日偶成》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陈著更强调了对家庭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个人的自由与隐逸生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