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0:41
二十四节气,来自混元前。
老息他无分,新阳便有缘。
从教寒又暑,惯得海为田。
此理须看破,何妨日当的。
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源自混沌未分的时代。
老去的事物与它无关,而新生的事物却有了联系。
不论是寒冷还是炎热,习惯了大海就像田地一般。
这个道理必须看透,何妨在阳光照耀之时。
该诗提到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混元”则可能借指道教和儒家的宇宙观,强调天地未分的原始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描写,引出了生命的哲理。诗人看似在讨论自然规律,实则是在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开篇提到的“混元前”,不仅是对宇宙形成的思考,更暗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源。接着,诗人用“老息”和“新阳”对比,强调生命的轮回与新生的希望,展示了自然和生命的相互依存和联系。最后一句“何妨日当的”,则传达了一种洒脱与豁达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命的变迁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哲理的思考,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诗词测试: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哪个时期?
A. 现代
B. 混元前
C. 战国时期
D. 唐代
诗中的“新阳”指代什么?
A. 老去的事物
B. 新生的事物
C. 太阳的光芒
D. 暴风雨
“何妨日当的”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消极
B. 逃避
C. 乐观
D. 担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