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天柱山图》

时间: 2025-05-03 23:34:28

诗句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

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4:28

原文展示: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
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

白话文翻译:

在那拔高的翠绿山峰上,仿佛直插云霄,
支撑着天空,毫不在意所付出的辛劳。
谁能够登上这绝顶,静观东方日出呢?

注释:

  • 拔翠:拔高的绿色山峰。
  • 五云:指五彩缤纷的云彩,形容山的高耸入云。
  • 擎天:支撑天空,形容山的巍峨。
  • 不计功:不在意所付出的努力与功劳。
  • 凌绝顶:登上最高的山顶。
  • 日升东:太阳从东方升起,象征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宗道,号天白,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40年,卒于公元799年。他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题天柱山图》是戴叔伦为天柱山的风景画作的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山巅风光的向往。天柱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以其巍峨的姿态和秀丽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诗歌鉴赏:

《题天柱山图》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天柱山的崇敬和对高峰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拔翠五云中”描绘出天柱山的高耸与壮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擎天不计功”则展示了山的伟岸和诗人心中的豪情,既强调了山的巍峨,也隐喻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无私与奉献。最后两句“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则引导读者思考,真正能够登顶的人是多么稀有,同时也象征着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

整首诗气韵生动,意境深远,融汇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诗人在赞美壮丽山川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激励人们勇敢攀登人生的高峰。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其成为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拔翠五云中:描写天柱山高耸入云,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壮丽。
  2. 擎天不计功:表达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目标时,不在乎付出与回报的精神。
  3. 谁能凌绝顶:提出了一个反问,强调登上高峰的艰难与稀有。
  4. 看取日升东:最终的意象是新生与希望,象征着追求成功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擎天”比喻山的高大,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谁能凌绝顶”,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天柱山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需的毅力与不懈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柱山:象征着高峰与理想,代表了人们向往的目标。
  • 日升: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寓意着每一次努力后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拔翠五云中”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
    • B. 蓝色的
    • C. 灰色的
  2. 诗中提到的“擎天”最能体现什么样的意象?

    • A. 低矮
    • B. 高大
    • C. 平坦
  3. 诗的最后一句“看取日升东”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无聊

答案:

  1. A. 绿色的
  2. B. 高大
  3. B.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强调登高望远,表达了壮志豪情,与《题天柱山图》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
  • 李白的《庐山谣》则更注重于山水的变幻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选》

相关查询

春风 湖亭望水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琴茶 舟中读元九诗 放言五首·其四 秋雨夜眠 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循规遵矩 慑悸 侈人观听 髟字旁的字 木标 疋字旁的字 唇红齿白 单耳刀的字 血字旁的字 添增 包含鹘的词语有哪些 留一手 手纸 逸象 班班可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