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7:27
翠色凌寒岂易衰,柔条堪结更葳蕤。
松身柏叶能相似,劲拔缘何不自持。
翠绿的颜色在寒冬中岂是容易衰退的,柔软的枝条也能够结出更加繁茂的叶子。
松树的身姿和柏树的叶子虽然相似,为何它们的坚韧却无法自我维持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璋,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九绵桧》是梅尧臣在游览刁太博的新居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诗中通过对松树和柏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和柏树的描写,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诗的开头用“翠色凌寒”描绘了冬天依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传达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接着“柔条堪结更葳蕤”,则强调了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下,生命也能展现出繁盛的状态,表现了春天的希望和生机。
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探讨了松树和柏树的相似与不同,突显了它们各自的特质。尽管松树与柏树在外形上类似,但“劲拔缘何不自持”的反思则引导读者思考坚韧与自我维持的关系。这种对比不仅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平衡,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在生活中,坚韧的品质并不总是能自我保持。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生命力,探讨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表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反映了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逆境时要坚定、顽强。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寓意着不同的生命状态和哲理。
诗中的“凌寒”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柔条”主要指的是什么?
A) 坚硬的树干
B) 柔软的枝条
C) 瓦片
D) 叶子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C) 对友情的追忆
D) 对爱情的描绘
梅尧臣的《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九绵桧》与王维的《鹿柴》都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但梅尧臣更注重生命的坚韧与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