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下·王导》

时间: 2025-05-02 20:37:32

诗句

不听君王到寿春,肯容麹允起咸秦。

茂弘周顗浑无晋,何但琅琊不是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7:32

原文展示:

不听君王到寿春,
肯容麹允起咸秦。
茂弘周顗浑无晋,
何但琅琊不是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王导的批判,认为他不听从君王的命令,反而支持了外族的统治者,造成了国家的动荡。诗中提到的茂弘和周顗则是与王导同时代的人物,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没有晋朝的辉煌。最后诗人感叹,琅琊(王导的故乡)的人并非亲近的朋友,关系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紧密。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王:指统治者,这里特指当时的皇帝。
  • 寿春:古地名,今安徽省寿县,历史上是重要的战略地点。
  • 麹允:古代的政治家,支持外族的统治。
  • 咸秦:指咸阳,秦朝的都城,象征外族统治。
  • 茂弘:历史人物,研究晋朝史时常提到的名士。
  • 周顗:与王导同代的士人,文学成就颇高。

典故解析:

  • 王导: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其才智和手腕闻名,但因其对外族的妥协而受到批评。此诗便以王导为切入点,反映了诗人对士人态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涉及历史人物与事件,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王导的反思,表达了对士人立场的质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导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反思。开头两句直接指出王导的不作为,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士人失职的批判。诗中提及的茂弘和周顗,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优秀人才,却因环境的逼迫而未能大展拳脚,显示了历史的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琅琊的故乡虽是王导的发源地,但并不能代表他与故乡的亲近,这种情感的疏离感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深重。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鲜明,通过对比与反讽,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他以王导为切入点,揭示了士人面对国家命运时的责任与抉择,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听君王到寿春:王导拒绝了君王的号召,表明对君王的冷漠态度。
  2. 肯容麹允起咸秦:他却愿意支持外族的统治者麹允,显示出其对国家未来的漠视。
  3. 茂弘周顗浑无晋:茂弘和周顗虽有才华,但在历史的洪流中却无力回天,体现出晋朝的衰落。
  4. 何但琅琊不是亲:琅琊本是王导的故乡,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如表面那么亲密,反映了士人之间的疏离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王导与茂弘、周顗的对比,体现出士人的责任与抉择。
  • 反讽:王导的选择与理想的背离,凸显了历史的讽刺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王导及其同代人的描述,探讨了士人在历史潮流中的责任与抉择,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士人失职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王: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寿春:历史变迁的见证。
  • 琅琊:故乡与归属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导在诗中被指责为什么?
    • A. 忽视君王的命令
    • B. 支持外族统治
    • C. 以上皆是
    • D. 不关心历史
  2. 诗中提到的茂弘和周顗象征什么?
    • A. 士人的责任感
    • B. 不为历史所用的才华
    • C. 国家繁荣的希望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登高》:李白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导与李白的态度,王导选择了妥协,而李白则以豪放的姿态对抗历史的无奈。这种对比反映出不同士人对国家命运的不同选择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鉴赏词典》
  2. 《中国古代诗词选》
  3. 《诗经与古诗的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传 其一 效孙光宪 河传 次温飞卿韵 河传 河传 其二 戏效花间体 河传 黄蔷薇 河传 新茗 河传 碧云寺 河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隳凌 县解 逆志 八字旁的字 袭故守常 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挠抗 心焦如火 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尽多尽少 东床姣婿 乚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蚍蜉撼大木 海涯天角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