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14:44
望江南
螺鬟拥,粉面映唇朱。
自剪冰绡裁半臂,
不教罗袜衬圆趺。
体态共言姝。
多情甚,薢茩即相于。
湘瑟秦箫元有匹,
朝云暮雨亦非疏。
长是笑罗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容貌和优雅体态。她的发髻如螺旋般盘起,粉色的脸庞映衬着朱红色的嘴唇。她身着轻薄的冰绡衣裙,裁剪到半臂,脚上却不穿罗袜,这样的装扮显得格外妩媚。她的体态和美丽的言辞相得益彰,情深意切,似乎与薢茩(古代的一种草本植物)有着相互映衬的感觉。湘江的瑟声与秦地的箫音本就有其绝配,朝云与暮雨交替变换,却也没有显得疏远。她总是带着如罗敷般的笑容。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女子之美和细腻的情感。汪东的诗作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文人墨客对女性美的表现和对情感细腻描写的高峰期。诗中结合了音乐和自然的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优雅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女子外貌和气质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魅力。从“螺鬟拥,粉面映唇朱”开篇,诗人便以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展现出女子的绝代风华。这里的“粉面”与“唇朱”相互映衬,揭示了她的娇美与妩媚。
细节的描写如“自剪冰绡裁半臂”,不仅突显了女子的纤细身姿,也暗示了她的聪慧和个性。后面提到的“体态共言姝”,则更加强调了她的风姿绰约与内涵的统一,这种内外兼修的美使人叹服。
诗中还提到“湘瑟秦箫”,通过音乐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文化的底蕴,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独到见解。最后的“长是笑罗敷”,更是将这份美好与情感的细腻结合,形成了诗歌的高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流畅自然,节奏感强,体现了汪东优雅的诗风和对女性美的深情赞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情感,展现了人间的美好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螺鬟”指的是:
A. 一种发饰
B. 一种饮品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建筑
“自剪冰绡裁半臂”中的“冰绡”意指:
A. 一种草药
B. 一种衣料
C. 一种食品
D.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湘瑟”和“秦箫”象征:
A. 不同的饮食
B. 不同的地方
C. 不同的音乐
D. 不同的节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