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二十五》

时间: 2025-04-30 23:40:24

诗句

山庐好,爱博漫轻夸。

只为惜花宜剔蠹,何妨打草欲惊蛇。

不许去蟠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0:24

原文展示:

山庐好,爱博漫轻夸。只为惜花宜剔蠹,何妨打草欲惊蛇。不许去蟠蛙。

白话文翻译:

这山中的小屋真好,恰如我所爱,随意夸赞。只是因为我珍惜花朵,应该驱除虫害,何必惊扰草丛中的蛇呢?不允许去打扰那些盘踞的蛙。

注释:

  • 山庐:山中的小屋,隐喻一种隐逸的生活。
  • 博漫:广泛而随意,这里形容对山庐的赞美。
  • 惜花:珍惜花朵,形容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剔蠹:驱除虫害,暗指对美好事物的保护。
  • 打草欲惊蛇:打草可能会惊动隐藏在草中的蛇,表示不必要的干扰。
  • 蟠蛙:指盘踞在某处的青蛙,暗示隐秘而安静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隐逸生活的主题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逍遥自在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中提到的“惜花”、“惊蛇”,与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清代诗人,生活在文人墨客频繁交流的时代,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燮隐居山林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干扰的警惕。

诗歌鉴赏:

此诗透过简单的日常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开头“山庐好,爱博漫轻夸”一句,既是对山中居所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接着提到“惜花宜剔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暗示了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时,不应忽视其背后的脆弱性。最后两句则转向警惕,强调了在追求宁静时应避免无谓的干扰,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与理解。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庐好,爱博漫轻夸:山中的小屋好,随意地赞美它。
  2. 只为惜花宜剔蠹:因为我珍惜花朵,应该驱除害虫。
  3. 何妨打草欲惊蛇:何必打草去惊扰隐藏的蛇呢?
  4. 不许去蟠蛙:不应该去打扰那些安静的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惜花”和“剔蠹”形成了对称关系,增强了节奏感。
  • 隐喻:山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虫蛇则代表了外界的干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在享受自然美好时应保持一种警觉与分寸,避免对生态的干扰。

意象分析:

  • 山庐:象征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代表美好与脆弱的事物。
  • 蟠蛙:象征安静与不被打扰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燮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惜花”主要是指什么?

    • A. 喜欢花
    • B. 珍惜花朵
    • C. 种花
    • D. 赏花
  3. “打草欲惊蛇”中的“打草”意指什么?

    • A. 打草整理
    • B. 打草惊动隐藏的生物
    • C. 打草驱虫
    • D. 打草赏景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和高燮的诗歌都强调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结合,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但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交融,而高燮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状态的警觉与敬畏。两者虽然主题相近,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鹧鸪天(绍兴戊辰岁闰中秋) 鹧鸪天(戏韩叔夏)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西江月 少年游(别韩叔夏) 南乡子(大雪韩叔夏坐中) 西江月 清平乐(答赵彦正使君) 清平乐(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 七娘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执而不化 車字旁的字 倭螺 万金油 匕字旁的字 遗欠 母以子贵 虎字头的字 包含先的词语有哪些 标柱 开国元勋 纠蓼 青字旁的字 惊魂失魄 斤字旁的字 敢则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