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0:24
山庐好,爱博漫轻夸。只为惜花宜剔蠹,何妨打草欲惊蛇。不许去蟠蛙。
这山中的小屋真好,恰如我所爱,随意夸赞。只是因为我珍惜花朵,应该驱除虫害,何必惊扰草丛中的蛇呢?不允许去打扰那些盘踞的蛙。
这首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隐逸生活的主题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逍遥自在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中提到的“惜花”、“惊蛇”,与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相呼应。
高燮,清代诗人,生活在文人墨客频繁交流的时代,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此诗创作于高燮隐居山林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干扰的警惕。
此诗透过简单的日常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开头“山庐好,爱博漫轻夸”一句,既是对山中居所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接着提到“惜花宜剔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暗示了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时,不应忽视其背后的脆弱性。最后两句则转向警惕,强调了在追求宁静时应避免无谓的干扰,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与理解。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在享受自然美好时应保持一种警觉与分寸,避免对生态的干扰。
高燮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惜花”主要是指什么?
“打草欲惊蛇”中的“打草”意指什么?
王维和高燮的诗歌都强调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结合,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但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交融,而高燮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状态的警觉与敬畏。两者虽然主题相近,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