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食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7:12:15

诗句

疏帘不碍日,缺甃宛如塘。

默坐千名佛,忘形一炷香。

卷中贪味永,镜里任颜苍。

饮后才推枕,逡巡又夕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2:15

原文展示

食笋二首 其二
疏帘不碍日,缺甃宛如塘。
默坐千名佛,忘形一炷香。
卷中贪味永,镜里任颜苍。
饮后才推枕,逡巡又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疏落的帘子并不遮挡阳光,院子里缺少了一块砖石,像是一个小池塘。诗人静坐在这里,心中默念着千尊佛像,忘却了自己,只留一柱香在燃烧。手中卷轴中的美味让人百般贪恋,镜子里反射出的面容却显得苍老。饮酒之后才慢慢推开枕头,四处游荡,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疏帘:稀疏的帘子。
  • 缺甃:缺少砖石,甃,指的是砖石的铺设。
  • 默坐:静静地坐着,心中无声念佛。
  • 千名佛:指无数的佛像,象征心灵的宁静。
  • 一炷香:一根香,表示一种修行或祈福的状态。
  • 卷中贪味:指卷轴中所描绘的美好事物。
  • 颜苍:面容苍老,暗示时间的流逝。
  • 推枕:推开枕头,准备起身。
  • 逡巡:徘徊,流连的意思。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仲明,号石头,晚号梅溪。他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南宋时期的动荡之中。李之仪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尤其以咏物诗见长。

创作背景

《食笋二首》这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在宋代,竹笋作为一种鲜美的食材,常被文人所喜爱,带有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食笋二首 其二》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内容上则蕴含深厚的哲理和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日常的饮食场景,传达了人对生命、时间和内心状态的思考。

开头的“疏帘不碍日”,以轻松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阳光明媚、宁静舒适的环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缺甃宛如塘”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缺失的砖石比作一个小池塘,既表达了环境的缺憾,又增添了自然的气息。接下来的“默坐千名佛”,诗人通过静坐来反思内心,体现了对自我存在的超然与宁静。

“忘形一炷香”一句,表达了在沉静中忘却自我的境界,突显了佛教哲理中“无我”的思想。随后的“卷中贪味永”与“镜里任颜苍”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美好事物的贪恋,后者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最后“饮后才推枕,逡巡又夕阳”则将全诗引向一个时间的循环,暗示着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流逝的现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帘不碍日:轻薄的帘子不妨碍阳光照进来,营造出明亮的环境。
  2. 缺甃宛如塘:缺少的砖石像是一个小塘,暗示生活中的缺失。
  3. 默坐千名佛:静坐时,心中默念着无数佛像,象征内心的沉静。
  4. 忘形一炷香:专注于香火,忘却了自我,表现出一种忘我境界。
  5. 卷中贪味永:对卷轴中美味的贪恋,象征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6. 镜里任颜苍:镜中映出苍老的面容,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无奈。
  7. 饮后才推枕:饮酒后才推开枕头,暗示一种放松与随意。
  8. 逡巡又夕阳:在夕阳下徘徊,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缺甃”比作“小塘”,生动形象。
  • 对仗:形成了整齐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通过“镜子”与“香火”象征内心的修行与外在的时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亦需面对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 疏帘:象征轻松、自然的生活状态。
  • 缺甃:暗示生活中的某种缺失和遗憾。
  • 千名佛: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 一炷香:代表精神的寄托与冥想。
  • 卷中贪味:象征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渴望。
  • 镜里颜苍:反映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夕阳:象征时间的终结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缺甃宛如塘”意指: A. 砖石的美丽
    B. 环境的缺憾
    C. 美食的丰盛
    D. 佛像的庄严

  2. “默坐千名佛”表达了诗人: A. 忙碌的生活
    B. 内心的沉静
    C. 对时间的恐惧
    D. 对美食的追求

  3. 诗中“饮后才推枕”意为: A. 睡觉前饮酒
    B. 醒来后推开枕头
    C. 酒后放松心情
    D. 享受美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与李之仪的《食笋二首 其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强调了自然与人心的契合,而李之仪则更突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之仪研究相关论文与专著

相关查询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年同居此观 题苗员外竹间亭 过仙游寺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客舍苦雨即事寄钱起郎士元二员外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溜桌 女字旁的字 清规戒律 白头相守 支字旁的字 圣心 有心无力 民惟邦本 问结 心乱如丝 二字旁的字 包含亲的成语 闭关自守 戈字旁的字 一场空 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宿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