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18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 因严亭
白居易
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
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
岩树罗阶下,江云贮栋间。
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
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
遥知兴未足,即被诏徵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人指出,身处困境的人在生活中很孤独,前路又阻挠重重,何不在官场隐退,重拾昔日的繁华。眼前的岩石树木掩映在台阶下,江上的云彩更是聚集在屋檐之间,仿佛在将天地的景象移至此处,令人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武丘山。美丽的景致只能供人欣赏,皇帝的恩宠何时能让我得到悠闲的时光呢?远远地知道自己的前途并未尽兴,便接到了召回的诏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通俗,善于描写社会民生,意在劝喻世人,具有深厚的政治关怀。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严亭时所作,因应李大夫的题诗而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时局的敏感与关怀。
这首诗以白居易特有的清新笔调写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篇通过对“箕颍人穷独”的描绘,传达了社会底层人士的辛酸和孤独。在这困顿的生活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出路——隐退于官场,恢复理想中的自我。接下来的意象描写,岩树与江云交织,既描绘出自然之美,也隐喻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他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两句“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更是将诗人的无奈与期盼推向高潮。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折射出他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和官场的无奈与思考。
白居易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蓬壶”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白居易的《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责任。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