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8:34
偶到灵山最上头,山檐高竹不知秋。杖藜欲趁西溪月,未放闲身尽日留。
偶然来到灵山的最高处,山檐上高高的竹子似乎不知道已是秋天。手杖靠在身边,想借着西溪的月光,然而却未能放下闲情,整日停留在这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登山游览之际,借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崇尚自然、追求隐居生活的风气。
李弥逊的《将至水西登漠山林庵少憩遂过白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情怀的古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灵山的偶然造访,以及在大自然怀抱中获得的宁静和愉悦。首句“偶到灵山最上头”便营造了一种随意而又恬淡的氛围,仿佛诗人并没有刻意追寻,而是被灵山的魅力吸引而来。
“山檐高竹不知秋”一语,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意境,山中高竹在秋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幽,意味着自然的生命力与无尽的时光流逝。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是竹林的恬淡与山水的静谧,仿佛与尘世的喧嚣隔绝,心灵得到了洗涤。
接下来的“杖藜欲趁西溪月”,诗人想要在西溪的月光下继续流连,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传达出一种对悠闲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未放闲身尽日留”则是点睛之笔,表达出一种不舍之情,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与内心的宁静,愿意在这片天地中尽情享受。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化中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偶然来到哪座山的最高处?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通过对山水的细腻刻画表现出隐居生活的安宁与美好。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弥逊更注重于内心的闲适与宁静,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