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元晦马迹桥》

时间: 2025-05-05 03:46:52

诗句

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丛霄。

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46:52

原文展示:

和元晦马迹桥 张栻 〔宋代〕 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丛霄。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请随我前往马迹桥,何必乘鹤飞向云霄。为何如此殷勤地登高远眺,不是因为山僧的苦苦相邀。

注释: 字词注释:

  • 便请:即请。
  • 行从:随行。
  • 马迹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游历之地。
  • 何须:何必。
  • 乘鹤:比喻飞升成仙。
  • 簉丛霄:飞向云霄。
  • 殷勤:热情周到。
  • 底事:为何事。
  • 登临:登高望远。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苦见招:苦苦相邀。

典故解析:

  • 乘鹤:源自道教传说,鹤常被视为仙鸟,乘鹤象征飞升成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诗文多表达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为和友人元晦之作,表达了对世俗超脱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为张栻与友人元晦游历至马迹桥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便请行从马迹桥”,直接邀请友人同行,显得亲切而自然。次句“何须乘鹤簉丛霄”,用乘鹤飞升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超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认为与友人同行胜过独自飞升。后两句“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即使山僧苦苦相邀,也不为所动,只愿与友人同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便请行从马迹桥”,直接邀请友人同行,显得亲切而自然。
  • 次句“何须乘鹤簉丛霄”,用乘鹤飞升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超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 第三句“殷勤底事登临去”,询问友人为何如此殷勤地登高远眺,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 末句“不为山僧苦见招”,强调即使山僧苦苦相邀,也不为所动,只愿与友人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乘鹤簉丛霄”用乘鹤飞升的典故,比喻飞升成仙,表达了对世俗超脱的向往。
  • 反问:“殷勤底事登临去”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对友情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的超脱态度。诗人认为与友人同行胜过独自飞升,即使山僧苦苦相邀,也不为所动,只愿与友人同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迹桥:地名,象征游历之地。
  • 乘鹤:象征飞升成仙。
  • 丛霄:象征云霄。
  • 山僧:象征山中的僧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迹桥”是: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D. 植物名
  2. 诗中“乘鹤簉丛霄”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殷勤底事登临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欣赏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山僧的感激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春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 吕祖谦《游山西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栻《和元晦马迹桥》与朱熹《春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但张栻的诗更强调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张栻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情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灵澈上人 终南望余雪 明月皎夜光 孟冬寒气至 生年不满百 去者日以疏 驱车上东门 庭中有奇树 冉冉孤生竹 西北有高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PPA 斗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朝朝暮暮 刑讯 万箭攒心 超世绝俗 滔天之罪 试差 埋杆竖柱 玄字旁的字 伉急 包含舱的词语有哪些 思旧 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