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时间: 2025-05-02 05:53:47

诗句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

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3:47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张栻 〔宋代〕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 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红色荷花映照在碧绿的水波上,晚间的凉爽如何能抑制这野外的情趣呢? 倚靠在城墙上更觉得观赏山景的稳定,进入屋内还能欣喜地看到更多的月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蕖:红色的荷花。
  • 镜: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 柰此:如何,怎样。
  • 野情:野外的情趣。
  • 凭城:倚靠在城墙上。
  • 看山稳:观赏山景的稳定感。
  • 入户:进入屋内。
  • 得月多:看到更多的月亮。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荷花、山景和月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城南书院的自然美景,通过“红蕖”、“绿波”、“山”、“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首句“四面红蕖镜绿波”以比喻手法将水面比作镜子,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次句“晚凉柰此野情何”表达了作者对野外情趣的喜爱。后两句“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体现了他在宁静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红蕖”和“绿波”的对比,描绘了荷花的鲜艳和水面的平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次句“晚凉柰此野情何”表达了作者对晚间凉爽和野外情趣的喜爱。
  • 第三句“凭城更觉看山稳”通过“凭城”和“看山稳”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在城墙上观赏山景时的稳定感。
  • 末句“入户还欣得月多”则展现了作者进入屋内后,欣喜地看到更多月光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中的“镜绿波”将水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后两句中的“凭城”与“入户”,“看山稳”与“得月多”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荷花、山景和月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蕖:象征美丽和纯洁。
  • 绿波:象征平静和宁静。
  • 山:象征稳定和坚实。
  • 月:象征光明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蕖”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荷花 B. 红色的叶子 C. 红色的石头 D. 红色的花瓣

  2. 诗中“镜绿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忙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生活 C. 热闹的社交生活 D. 忙碌的工作生活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和自然的热爱。
  • 吕祖谦的《题临安邸》:描绘了临安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朱熹的《观书有感》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具体景物的描绘,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栻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濯缨溪 杏溪十首。杏水 杏溪十首。望江峰 游河桥晓望 游阳河岸 游谢公亭 游杏溪兰若 春日游慈恩寺 过天津桥晴望 过城南僧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天无日头 郑声乱雅 包含飨的词语有哪些 柔媚娇俏 水字旁的字 鳏寡惸独 老斫轮 皮字旁的字 访垄 楹栋 壸浆箪食 巳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夫人 铎以声自悔 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