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3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39:41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 其三
记在百泉山,盘涡漩洑。杂佩丛铃暗相触。涧花如雪,了了遥明山屋。苏门蒸彩翠,添银瀑。谁家园子,沿流嵌麓。晚饭家家湘竹。流连河朔,此地从无三伏。中原生爽籁,天新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百泉山所见的美丽景色。山间的水流盘旋涌动,仿佛与佩饰相碰撞的声音。涧边的花朵白如雪,远处的山屋隐约可见。苏门的彩云蒸腾,银色的瀑布闪烁着光彩。谁家园子依山而建,沿着溪流嵌入山麓。晚饭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吃湘竹。流连于河朔之地,这里没有三伏的酷热。中原的凉风习习,天地焕然一新。
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雪窗,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词人。他的创作风格受到李清照和苏轼的影响,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往往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思。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是陈维崧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他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人世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百泉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此地的惬意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诗的开头以“记在百泉山”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接着,诗中运用了“盘涡漩洑”的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急促与柔和,给人以动感的视觉体验。
在描写景物时,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如“涧花如雪”,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清新和纯洁的情感。诗中提到的“苏门蒸彩翠”,则暗示了作者对南方风光的向往,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
此外,诗中“晚饭家家湘竹”一句,展示了生活的宁静和和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村气息。最后,诗人以“此地从无三伏”来强调与中原酷热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凉爽环境的珍视,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山水画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环境的感恩,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幽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百泉山”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的繁忙
C. 历史的沉重
答案:A
“涧花如雪”中的“雪”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花的颜色
B. 温度
C. 花的香气
答案:A
诗中“此地从无三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酷热的厌恶
B. 对凉爽的喜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王维《山居秋暝》与陈维崧《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