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3 01:39:41

诗句

记在百泉山,盘涡漩洑。

杂佩丛铃暗相触。

涧花如雪,了了遥明山屋。

苏门蒸彩翠,添银瀑。

谁家园子,沿流嵌麓。

晚饭家家𤓉湘竹。

流连河朔,此地从无三伏。

中原生爽籁,天新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39:41

原文展示: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 其三
记在百泉山,盘涡漩洑。杂佩丛铃暗相触。涧花如雪,了了遥明山屋。苏门蒸彩翠,添银瀑。谁家园子,沿流嵌麓。晚饭家家湘竹。流连河朔,此地从无三伏。中原生爽籁,天新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百泉山所见的美丽景色。山间的水流盘旋涌动,仿佛与佩饰相碰撞的声音。涧边的花朵白如雪,远处的山屋隐约可见。苏门的彩云蒸腾,银色的瀑布闪烁着光彩。谁家园子依山而建,沿着溪流嵌入山麓。晚饭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吃湘竹。流连于河朔之地,这里没有三伏的酷热。中原的凉风习习,天地焕然一新。

注释:

  • 百泉山:指泉水丰富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盘涡漩洑:形容水流的旋转与急促,表现出山水的动感。
  • 杂佩丛铃:指佩饰相碰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细腻的氛围。
  • 涧花如雪:形容涧边的花白如雪,强调其纯洁和美丽。
  • 苏门:指苏州的山水,表示色彩的丰富。
  • 湘竹:湘江沿岸的竹子,代表了地方特色。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诗中表示此地凉爽宜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雪窗,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词人。他的创作风格受到李清照和苏轼的影响,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往往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思。

创作背景: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是陈维崧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他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人世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百泉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此地的惬意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诗的开头以“记在百泉山”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接着,诗中运用了“盘涡漩洑”的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急促与柔和,给人以动感的视觉体验。

在描写景物时,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如“涧花如雪”,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清新和纯洁的情感。诗中提到的“苏门蒸彩翠”,则暗示了作者对南方风光的向往,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

此外,诗中“晚饭家家湘竹”一句,展示了生活的宁静和和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村气息。最后,诗人以“此地从无三伏”来强调与中原酷热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凉爽环境的珍视,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山水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记在百泉山:开篇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
  2. 盘涡漩洑:描绘水流的动态,生动形象。
  3. 杂佩丛铃暗相触:形象化的声音描绘,增添了细腻的感官体验。
  4. 涧花如雪:比喻花的洁白,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5. 了了遥明山屋:描写远处山屋的朦胧,增强诗的空间感。
  6. 苏门蒸彩翠,添银瀑:强调自然景色的丰富多彩。
  7. 谁家园子,沿流嵌麓:呈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8. 晚饭家家湘竹:生活的细节描写,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9. 流连河朔,此地从无三伏:表达了对此地气候的赞美。
  10. 中原生爽籁,天新沐:最后一句总结,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涧花如雪”,形象生动。
  • 拟人:如“杂佩丛铃”,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环境的感恩,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幽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泉山:象征着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 涧花:象征着自然的纯洁与美丽。
  • 银瀑:象征着流动的生命与自然的灵动。
  • 湘竹:代表了地方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泉山”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的繁忙
    C. 历史的沉重
    答案:A

  2. “涧花如雪”中的“雪”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花的颜色
    B. 温度
    C. 花的香气
    答案:A

  3. 诗中“此地从无三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酷热的厌恶
    B. 对凉爽的喜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陈维崧《感皇恩》

  • 两首诗均描写了山水自然之美,王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清幽,而陈维崧则强调夏季的凉爽与生活气息。
  • 王维的诗较为内敛,注重意境;而陈维崧的作品则更为直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恩。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陈维崧的传记与评论文章

相关查询

别辋川别业 问寇校书双谿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 送严秀才还蜀 扶南曲歌词五首 奉送六舅归陆浑 送崔九兴宗游蜀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辋川集。茱萸沜 辋川集。南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讹以滋讹 左书右息 熊科 風字旁的字 遁阴匿景 羽字旁的字 龃龉不入 包含河的词语有哪些 荣谐伉俪 歌舞升平 翻云覆雨 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戚家 包含态的成语 广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生字旁的字 戳灯 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