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6:27
住山仍黑瘦,瓶锡极萧然。
顶发千茎雪,跏趺一缕烟。
禅堪拈出众,诗亦长于前。
烧尽西窗烛,相看各不眠。
住在山中,仍然显得黑瘦,瓶中酒水已极为清淡而孤寂。
头发如千枝雪花般洁白,盘腿而坐,只有一缕烟雾飘散。
禅宗的境界可以从众多中拈出精华,诗歌也能在前人之上延续。
西窗的蜡烛已烧尽,我们互相凝视,却都无法入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山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田园,尤其在词和诗的创作上颇有成就。
创作背景: 《示观老》写于刘克庄晚年,诗人隐居于山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示观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在山中独自修行,既描绘了自己苍老的外貌,也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以“住山仍黑瘦”引出诗人隐居的生活,沉浸在自然的环境中,虽身形瘦弱,但心中却有千般滋味。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瓶锡极萧然”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感受,似乎在暗示他与外界的隔离。
“顶发千茎雪,跏趺一缕烟”中的意象,展现了年老的诗人如同白雪般的头发和盘坐时的宁静。这里的“雪”不仅是外貌的描写,更是一种时间的象征,岁月如雪般悄然流逝。而“一缕烟”则是禅意的体现,代表着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诗的后两句“禅堪拈出众,诗亦长于前”则通过禅宗的智慧,表明诗人对诗歌与禅理的思考。最后一句“烧尽西窗烛,相看各不眠”更是深化了主题,夜深人静,蜡烛已尽,诗人与友人对视,皆因对生命的感悟而无法入眠。这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哲理思考,使得全诗充满了禅意与人生的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从而形成一种禅意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住山”主要体现了什么?
A. 诗人的个人情感
B. 诗人的隐居生活
C. 诗人的社交活动
“顶发千茎雪”中“雪”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白发与衰老
C. 冷静
全诗的情感基调最接近以下哪个词?
A. 欢乐
B. 禅意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但《示观老》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而《鹿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心灵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