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题二首》

时间: 2025-04-27 18:17:08

诗句

自幼耽章句,年高竟未工。

自称豁达老,人号嗫嚅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7:08

偶题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自幼耽章句,年高竟未工。
自称豁达老,人号嗫嚅翁。


白话文翻译:

从小就迷恋于诗词,然而年纪渐长,技艺却依然不精。
自己称自己是个豁达的老人,别人却叫我口吃的老头。


注释:

  • 耽章句:沉迷于诗词的创作和研究。
  • 竟未工:最终仍然没有达到高超的技艺。
  • 豁达:心胸宽广,开朗。
  • 嗫嚅翁:形容说话不流利或口吃的老人。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是“豁达”和“嗫嚅”这两个词可以看作是对诗人自身性格的反映。诗人自嘲,展示了他对自己诗词创作水平的不满,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称呼的淡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刘克庄晚年对自己诗词创作的反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宽容。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更感到时光流逝与艺术追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与自我批评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追求和无奈。前两句以“自幼耽章句”开头,直白地表达了自己从小就热爱诗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的技艺并未达到理想的境地,流露出一丝失落和自嘲。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定位,尽管他自称是“豁达老”,实际上却被他人称作“嗫嚅翁”,暗示了他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和对自身不足的无奈。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了诗人的哲思,表现了对人生与艺术的深刻理解,既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幼耽章句:表明从小对诗词的热爱,暗示其深厚的文学积累。
    • 年高竟未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的创作水平感到失望,体现出对艺术的严苛要求。
    • 自称豁达老:对自己心态的自我认同,努力保持一种开朗的姿态。
    • 人号嗫嚅翁:反映他人对他的评价,与自我认知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修辞手法:

    • 对比:自我称谓与他人称谓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 自嘲: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对自身不足的认知,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风趣。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个人对艺术追求的失落感,以及在面对外界评价时的豁达态度。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展示了对人生的洞察与宽容。


意象分析:

  • 章句:象征诗歌创作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文学情怀。
  • 豁达: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面对不足仍然保持宽容。
  • 嗫嚅:象征着对自我表达的无奈,暗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挣扎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在诗中自称为哪个“翁”?

    • A. 豁达翁
    • B. 嗫嚅翁
    • C. 章句翁
  2. 诗人对自己创作水平的评价是:

    • A. 精湛
    • B. 未工
    • C. 高超
  3. 诗中提到的“耽章句”指的是什么?

    • A. 学习诗词
    • B. 写诗的兴趣
    • C. 沉迷于诗词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偶题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反思个人的艺术追求,而白居易则着重于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古诗文大辞典》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代赠远 战城南 上清宝鼎诗 飞龙引其二 赠孟浩然 赠历阳褚司马 古风 其三十九 赠崔侍郎 连理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速 反裘负刍 木棉 毁车杀马 包含庙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未有伦比 南货斋果 刻不待时 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叫花子 典身卖命 馬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包含部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濠濮间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