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5:18
山逢塘闸冠南中,小大高低十九峰。
东畔连尖尤秀绝,一双铜绿翠铺茸。
在南方的山中,遇见了塘闸,那里有高有低,总共十九座峰峦。
东边的山峰尤其尖锐俊秀,宛如一双铜绿的翡翠铺展在山坡上。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描绘了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山的高低起伏与溪流的变化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简洁明快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游历南方山水时,旨在描绘当地的自然风景,同时表达他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塘闸》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展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细腻。诗中“十九峰”的高低起伏和“东畔连尖”的描写,构成了生动的山水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诗人用“铜绿翠”来形容山间的植被,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夏时节山间那一抹鲜艳的绿色。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描写,而王之涣则强调气势与意境的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