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赏牡丹》

时间: 2025-05-04 00:31:59

诗句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1:59

原文展示:

《赏牡丹》
作者:王建 〔唐代〕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白话文翻译:

这朵花的名声与价值不同,盛开的艳丽更是让皇都增光添彩。
香气弥漫,连苓菱都为之失色,红色的花朵似乎烧焦了踯躅。
柔和的光线笼罩着细腻的花蕊,妖艳的颜色温暖而鲜亮。
花蕊中满是黄色的花粉,细密的花瓣透出绛色的光泽。
这花与香料相得益彰,适合画入宫廷的图画。
晚上的花朵显得愁苦如新婚的妻子,残妆下期盼着病中的夫君。
教人不禁思索花开花落的道理,让客人留连忘返。
一夜轻风起,纵然花价千金,也难以买到这瞬间的美丽。

注释:

  • 苓菱: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形容花香浓郁。
  • 踯躅:即杜鹃,常与春花并提,代表喻意的美丽与凋零。
  • 妖色:形容花色艳丽、迷人。
  • 绛苏:一种花的颜色,深红色。
  • 薰御服:指皇帝的香气四溢的服装。
  • 晚态:花朵傍晚的状态,隐喻其衰败。
  • 残妆:指化妆不再完美,寓意花儿的凋零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830年),字融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情的细腻描绘,作品多涉及山水、花卉等主题。

创作背景
《赏牡丹》是王建对牡丹这一花卉的赞美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牡丹的喜爱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牡丹被誉为“花王”,象征着富贵和繁荣,王建在此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对牡丹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赏牡丹》是王建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与深情赞美。全诗以牡丹开花为线索,展现了花朵的娇艳姿态,透过香气与色彩的描绘,诗人将牡丹的美丽、芬芳与人情世态紧密相连。开篇即点出牡丹的独特价值,暗示了其在皇都的特殊地位。接下来,通过对花香、花色的细致描绘,诗人展现了牡丹的多重美感。

在描写晚态时,诗人将牡丹的衰败与新婚妻子的愁苦相提并论,深入探讨了生命与爱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最后一句“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更是将美的瞬间与金钱的无力相对比,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爱情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王建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花名价别:这朵花的名声和价值都与众不同。
  2. 开艳益皇都:盛开的花朵更加点缀了皇城的美丽。
  3. 香遍苓菱死:花香弥漫,连苓菱也为之失色。
  4. 红烧踯躅枯:鲜艳的红色让其他花朵相形见绌。
  5. 软光笼细脉:柔和的光线照耀着细腻的花蕊。
  6. 妖色暖鲜肤:艳丽的色彩温暖而鲜亮,仿佛照耀肌肤。
  7. 满蕊攒黄粉:花蕊中积累了丰富的黄色花粉。
  8. 含棱缕绛苏:花瓣细密,透出绛色的光泽。
  9. 好和薰御服:这花和皇帝的香气相得益彰。
  10. 堪画入宫图:值得画入宫廷的艺术作品中。
  11. 晚态愁新妇:花儿傍晚的状态让人想起新婚妻子的愁苦。
  12. 残妆望病夫:残妆下的妻子期盼着病中的丈夫。
  13. 教人知个数:让人思考花开花落的道理。
  14. 留客赏斯须:让客人留连忘返,享受这美景。
  15. 一夜轻风起:一夜之间轻风悄然升起。
  16. 千金买亦无:纵然花价千金,也无法买到这瞬间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花的美丽与人情世态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晚态愁新妇”等描写,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的句式多采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和整体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牡丹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易逝。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深思,展现了美与愁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与繁荣,是美好爱情与生活的象征。
  • 香气:代表着美的存在与吸引力,暗示着生命的活力。
  • 光线: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亦可理解为生命的流逝。
  • 新婚妻子:象征爱情的美好与脆弱,映照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赏牡丹》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建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苓菱”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水生植物
    • C. 一种水果
    • D. 一种动物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金钱的价值
    • B. 美好的瞬间无法购买
    • C. 生命的长久
    •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绘春天景象,抒发家国情怀。
  • 《白牡丹》(李清照):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对比

  • 王建的《赏牡丹》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建侧重于花的细腻与生命的短暂,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深思。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差异,反映出各自的创作特色。

参考资料:

  • 书目推荐: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建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近试投所知 早发 乱后逢村叟 寄诗友 遣怀 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 钱塘别罗隐 投李大夫 酬张员外见寄 乱后旅中遇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嶂 靑字旁的字 包含齐的词语有哪些 大费周折 首字旁的字 楚葵 恩重如山 比字旁的字 去本趋末 巧妻常伴拙夫眠 包含闪的成语 材优干济 臼字旁的字 不绝于耳 胕察 里字旁的字 谋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