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11
人间咫尺大瀛海,方丈蓬莱信杳然。
若木三更先吐日,弱流万里不通船。
未同徐福来求药,好访安期且问仙。
闻说吕公高隐处,蛟龙常护石床眠。
在人间,距离大海不过咫尺,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却遥不可及。
如同那棵树在三更时分先于日出,微弱的水流却无法通行千里。
我并不像徐福那样去寻求长生不死的药物,倒是想去拜访安期而询问仙道。
听说吕公隐居在高处,传说有蛟龙常常守护着他的石床安眠。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咫尺天涯的意思。
大瀛海:指浩瀚的海洋。
方丈蓬莱:方丈指的是一种度量单位,这里比喻远方的仙境蓬莱。
若木:指一种树木,诗中形容树木的生长。
弱流:微弱的水流。
徐福:古代传说中为秦始皇寻找仙药的方士。
安期:指安期生,是古代传说中的道士,善于长生。
吕公:指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之一,常被认为是隐士。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生物,象征着神秘与保护。
卞思义,元代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道教文化的追求。其诗风多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反映出其对人世间尘嚣的超然态度。
本诗写于元朝,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成为热点。诗人通过描写仙境与隐士,表达了对长生和超脱世俗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渴望归隐的情感。
这首诗以对大瀛海的描绘开篇,表达了人间与仙境之间的距离感。诗人以“咫尺”与“杳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接着通过“若木三更先吐日”以及“弱流万里不通船”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追求理想的艰难。
本诗的后半部分特别提到徐福与安期生,借古人追求长生的故事,显示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最后以吕公的隐居和蛟龙的守护,强化了对理想生活的幻想。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超脱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古代隐士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传达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思想。
选择题:诗中的“咫尺”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安期”是指_____。 答案:安期生
判断题:徐福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药而出海的。(对/错)
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