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蚕女》

时间: 2025-05-06 02:09:20

诗句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

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

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

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

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20

原文展示: 蚕女 司马扎 〔唐代〕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白话文翻译: 养蚕之前要先养好桑树,蚕老了人也会随之衰老。如果没有园中的桑叶,怎么能得到织机上的丝线呢?我家里不是豪门大户,官府的赋税天天追逼。织布机从夜晚响到天亮,还担心不能按时完成。只担心蚕和桑树的状况,哪里敢问结婚的日期。东边邻居的女儿刚刚出嫁,对着镜子梳理她的蛾眉。

注释:

  • 养蚕先养桑:指养蚕之前必须先种植桑树,以供蚕食。
  • 蚕老人亦衰:比喻蚕的衰老也象征人的衰老。
  • 苟无园中叶:如果没有园中的桑叶。
  • 安得机上丝:怎么能得到织机上的丝线。
  • 妾家非豪门:我家里不是富贵人家。
  • 官赋日相追:官府的赋税天天追逼。
  • 鸣梭夜达晓:织布机从夜晚响到天亮。
  • 犹恐不及时:还担心不能按时完成。
  • 但忧蚕与桑:只担心蚕和桑树的状况。
  • 敢问结发期:哪里敢问结婚的日期。
  • 东邻女新嫁:东边邻居的女儿刚刚出嫁。
  • 照镜弄蛾眉:对着镜子梳理她的蛾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田园生活和民间疾苦为主。这首《蚕女》反映了唐代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她们在养蚕和织布中的辛勤劳作,以及对生活的担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唐代农村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生活压力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蚕女的视角,展现了她们在养蚕和织布中的艰辛,以及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蚕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诗中,蚕女的辛勤劳作和对未来的忧虑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她养蚕、织布,日夜不息,只为应付官府的赋税,这种生活的压力使得她无暇顾及个人的婚姻大事。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很巧妙,通过东邻女新嫁的情景,反衬出蚕女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生活现实,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养蚕先养桑:开篇即点明养蚕的前提是要有桑叶,这是养蚕的基础。
  2. 蚕老人亦衰:用蚕的衰老来比喻人的衰老,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3. 苟无园中叶:如果没有园中的桑叶,养蚕就无从谈起。
  4. 安得机上丝:如果没有桑叶,就无法养蚕,也就无法得到织机上的丝线。
  5. 妾家非豪门:表明自己不是富贵人家,生活艰辛。
  6. 官赋日相追:官府的赋税天天追逼,增加了生活的压力。
  7. 鸣梭夜达晓:形容织布的辛苦,从夜晚织到天亮。
  8. 犹恐不及时:担心不能按时完成织布任务,应付官府的赋税。
  9. 但忧蚕与桑:只担心蚕和桑树的状况,无暇顾及其他。
  10. 敢问结发期:哪里敢问结婚的日期,表明生活的压力使得她无暇考虑个人婚姻。
  11. 东邻女新嫁:通过东邻女新嫁的情景,反衬出蚕女的孤独和无奈。
  12. 照镜弄蛾眉:东邻女对着镜子梳理蛾眉,与蚕女的辛勤劳作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蚕的衰老比喻人的衰老,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比:通过东邻女新嫁的情景,反衬出蚕女的孤独和无奈。
  • 排比: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形成了一种紧迫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唐代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她们在养蚕和织布中的辛勤劳作,以及对生活的担忧。通过蚕女的视角,展现了她们在养蚕和织布中的艰辛,以及对官府赋税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生活现实,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意象分析:

  • 蚕:象征着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
  • 桑:养蚕的基础,也是生活的保障。
  • 织机:象征着织布的辛苦和生活的压力。
  • 官赋:象征着官府的压迫和生活的负担。
  • 东邻女新嫁:象征着幸福和希望,与蚕女的孤独和无奈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养蚕先养桑”意味着什么? A. 养蚕之前必须先种植桑树 B. 蚕和桑树一起养 C. 蚕不需要桑树 答案:A

  2. 诗中的“鸣梭夜达晓”形容的是什么? A. 蚕的生长过程 B. 织布的辛苦 C. 桑树的生长 答案:B

  3. 诗中的“但忧蚕与桑”表达了什么? A. 对蚕和桑树的喜爱 B. 对蚕和桑树状况的担忧 C. 对蚕和桑树的无所谓 答案:B

  4. 诗中的“东邻女新嫁”与蚕女形成什么对比? A. 幸福与希望 B. 孤独与无奈 C. 辛勤劳作与悠闲生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卖炭翁》:反映了唐代农民的艰辛生活。
  • 杜甫的《兵车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唐代农民的艰辛生活,但《蚕女》更侧重于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
  • 与杜甫的《兵车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但《蚕女》更侧重于农村妇女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司马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唐代社会生活史》:详细介绍了唐代社会的生活状态,有助于理解《蚕女》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扉 有所感 独立 道室杂咏 天祺节日饭罢小憩 文章 初夏 越王楼 简杨庭秀 海棠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奸宄 说家克计 颠衣到裳 包含钢的成语 贝字旁的字 一抔土 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茶房 片字旁的字 贵壮贱弱 邑门 包含告的成语 下箸 爪字旁的字 戴盆望天 廾字旁的字 恨铁不成钢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