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3:31
南陔有兰,言采其英。
谁无父母,可忘所生。
菽水承欢,怡色柔声。
匪我之享,惟德其馨。
南陔有兰,言采其芳。
我瞻我依,父母在堂。
槃匜滫瀡,非敬奚将。
淑慎尔正,则笃其庆。
翩翩者乌,反哺于慈。
人不如鸟,具体何为。
椎牛罔及,鸡豚逮时。
孝思不匮,歌以永之。
南边的小山上有兰花,想要去采摘它的花朵。谁能忘记自己的父母,难道可以忘记自己是他们所生?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着她的温暖,听着她柔和的声音。这并不是我所享受的,只有美德才是它的芬芳。南边的小山上有兰花,想要去采摘它的芳香。我仰望依靠,父母在堂前。用美好的器皿来盛放,不敬奉又有什么用呢?要淑慎正直,那么福泽就会深厚。飞翔的乌鸦,反哺自己的母亲。人比鸟儿,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屠牛无法到达,鸡和猪适时而至。孝心是永恒的,用歌声来传唱。
吴敦仁,清代诗人,生于1740年,卒于1818年。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孝道被推崇的时代,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感恩,反映了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拟束皙补亡诗 其一 南陔》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诗中通过描绘南边小山的兰花,象征着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开篇就以兰花引入,显示了父母的恩德如同花香般芬芳,令人向往。诗人以“谁无父母”来引发对每个人都应有的孝顺之情,提醒人们不应忘记自己的根。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菽水承欢”描绘了儿时在父母怀抱中无忧无虑的生活,表现出母亲的温柔与关怀。
诗中提到的“槜”与“匜”则强调了对父母的敬重与感恩,指出孝道的核心在于对父母的尊重与爱戴。通过“反哺于慈”的比喻,诗人将鸟类的反哺行为与人的孝顺相提并论,提出了“人不如鸟”的感慨,进一步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父母深厚的情感,也有对孝道的深思,表现出人伦关系的美好与珍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孝道,倡导对父母的感恩与尊重,通过描绘自然意象与家庭伦理的结合,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诗中提到的南边的小山上有什么花?
A) 玫瑰
B) 兰花
C) 菊花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强调孝顺的重要性?
A) 鸟儿反哺
B) 牛耕
C) 鸡鸣
诗中提到的“菽水承欢”指的是?
A) 享受父母的关怀
B) 饮水思源
C) 读书学习
对比《游子吟》和《拟束皙补亡诗》,两者都强调了孝道,但《游子吟》更侧重于游子的思念之情,而《拟束皙补亡诗》则强调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敬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视角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