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5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58:36
《鹧鸪天》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婆律香浓气味佳。
玻璃仙碗进流霞。
凝膏清涤高阳醉,
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
加笾礼尽客还家。
贯珠声断红裳散,
踏影人归素月斜。
整首诗的意思是:婆律香犹如浓郁的香气,令人陶醉。透明的玻璃仙碗中倒入流动的霞光。清澈的膏液让人沉醉于高阳的美好,甘甜的灵液正好与嫩芽交融。香气染指,芬芳浮动于花间。宴客的礼仪结束后,宾客们纷纷回家。珠声断裂,红裳散落,伴着夜影,人们在斜斜的素月下归去。
这首词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仙碗”、“灵液”等意象,暗示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饮酒作乐的文化背景。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常以优雅的词句表达情感。
此诗写于宴席场合,表现了诗人对饮酒与雅集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的风尚。
《鹧鸪天》是一首描绘宴会气氛的词作,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席上的欢愉与雅致。首句“婆律香浓气味佳”以香味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迷人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宴会中。接下来的“玻璃仙碗进流霞”则通过“玻璃”和“流霞”的搭配,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华美与浪漫,暗示着酒的色泽如霞光般绚丽。
诗中“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表达了饮酒的愉悦,展现了高阳的意境和醉人的美酒,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最后几句从宴会的热闹转向宾客的离去,描绘了“贯珠声断红裳散”的情景,既有欢聚后的惆怅,又有夜色中的宁静,这种转折让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丰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宴会的欢愉与人情的温暖,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雅致生活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品阐述了宴会的欢愉与热闹,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的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雅致与闲适。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玻璃仙碗”象征什么?
诗中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