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7:53
此心一失栽培力,
几向穷途不自持。
静里反躬深省处,
风霜却是进脩资。
这颗心一旦失去栽培的力量,
便几乎走向穷途而无法自持。
在静默中反躬自省的地方,
风霜却是我进修的资粮。
吴与弼,字仲明,号平江,明代诗人,生于明万历年间。他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风格清新自如,常融入个人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写于吴与弼对自身修养的深刻反思之时,正值他经历人生的挫折与孤独,面临内心的迷茫与困惑。诗中体现了他对心灵成长的关注,以及在困境中自我反省的智慧。
《省己》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自省,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命困境时的思考过程。首句“此心一失栽培力”开篇便直指主题,强调内心的修养与成长是多么重要。一旦失去这种能力,便会陷入迷茫,甚至走向绝望的境地。接下来的“几向穷途不自持”更是揭示了失去自我控制的可怕后果。
然而,诗人在反思中并未沉沦,而是找到了自我救赎的途径。在“静里反躬深省处”中,诗人通过反省来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揭示了内心深处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风霜的经历反而成为了他成长的养分,体现了逆境中潜在的修身价值。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最终实现自我提升的哲理。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修养与成长在逆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诗人通过自我反省,意识到困境不仅是挑战,更是自我提升的契机。
诗中提到的“栽培力”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修养和成长能力
B. 自然界的生长力
C. 社会的发展能力
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静默中反省的过程?
A. 此心一失栽培力
B. 风霜却是进脩资
C. 静里反躬深省处
诗人通过“风霜”来比喻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逆境与挑战
C. 自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