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19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你去寻求腾空的道士,应该会到碧山的家中。
那儿有水舂的云母碓,风吹拂着石楠花。
如果喜欢幽静的居所,就请邀请我一起玩弄紫霞。
许多你相识的女子,都在学道并向往神仙。
她们洁白的手捧着青色的云气,轻盈的衣裳拖曳着紫色的烟雾。
一阵风中,屏风重叠,驾着鸾鸟,手持玉鞭。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游历庐山期间,诗人向友人表达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借以描写自然的清幽与道士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道士生活方式,表现了李白对隐逸生活和道教文化的向往。开头两句直接点出寻访的对象与目的,接着用“水舂云母碓”与“风扫石楠花”描绘出碧山的自然风光,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诗中的女子,象征着道教中的“仙女”,她们的形象既美丽又神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
李白将自然景色与道教文化的恬静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渴望。诗中对“素手掬青霭”和“罗衣曳紫烟”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道士的优雅与神秘。最后一句“乘鸾着玉鞭”则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可以随时驾驭仙鸟,遨游于天际,显示了李白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憧憬,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与超凡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这首诗中寻访的对象是谁?
A. 朋友
B. 道士
C. 妇女
诗中提到的“碧山”实际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泰山
B. 庐山
C. 黄山
“水舂云母碓”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山林
C. 繁华的街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同为唐代诗人,但李白诗歌多表现豪情壮志,而王维则更偏向于静谧的自然描绘。李白的《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道教的超脱和自由,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田园风光。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