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花》

时间: 2025-05-06 01:59:58

诗句

一丝不染湖光白,万点能回山色青。

三月金明池上水,与予同是一浮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58

原文展示

杨花
作者: 华岳 〔宋代〕

一丝不染湖光白,
万点能回山色青。
三月金明池上水,
与予同是一浮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湖面如同未经染色的白色光芒,山色在阳光下显得青翠而动人。三月的金明池水波荡漾,正如我与水面上一片浮萍的相同境遇,漂浮不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丝不染:没有一丝污染,形容湖水清澈。
  • 湖光白:形容湖面明亮如白光。
  • 万点能回:无数的点滴在阳光下反射出山的颜色。
  • 金明池:地名,春天的池水闪耀着金色的光辉。
  • 浮萍:一种随水漂浮的植物,比喻身世漂泊。

典故解析

  • 金明池:此地在古代常用于游玩、赏景,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和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漂泊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杨花》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湖水清澈,光彩照人,给人以一种纯净的感觉。这种“白”不仅仅是色彩的描述,更是作者对自然一尘不染的赞美。接着,诗人用“万点能回山色青”描绘了阳光下山水相映的景象,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以“与予同是一浮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浮萍常常随水漂流,象征着无根无依的漂泊状态。诗人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无奈,似乎在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色,映射出诗人对生活、对自我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的感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丝不染湖光白:湖水清澈无暇,反射出白色光芒。
  2. 万点能回山色青:湖面上无数光点折射出周围青山的颜色。
  3. 三月金明池上水:在三月的金明池,水面闪耀着金色的光辉。
  4. 与予同是一浮萍:我就像浮萍一样在水面上漂浮,无根无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浮萍,体现了孤独和漂泊的感受。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反映了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自然的美丽。
  • 山色:代表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 浮萍:象征漂泊与无根,反映人生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光白”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湖水清澈
    • B. 湖水浑浊
    • C. 湖水泛黄
  2. “与予同是一浮萍”里的“浮萍”象征着?

    • A. 安定
    • B. 漂泊
    • C. 富裕
  3. 诗中的“金明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个地名
    • C. 一种水源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华岳的《杨花》更侧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通过历史背景表达家国情怀。两者风格虽有不同,但同样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三字令 其二 三字令 其一 十样花 自题履错集示乐瓷轩 凤求凰 凤求凰送张教谕子还乡娶亲 月中桂 送友,次赵彦端韵 月中桂 中秋醵饮,月色犹笼薄霭。夜半起视,乃澄洁如画 月中桂 吴淞舟中 月中桂花 月中桂 八月十四夜月,介庵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裁核 欠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以胶投漆 鬲字旁的字 包含萃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讦斥 尥蹶子 载道怨声 爪字旁的字 以附骥尾 围裹 众阳之长 意得 卑之无甚高论 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