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59:29
中秋见月
作者: 汪真 〔宋代〕
万里乾坤雨乍收,
冰轮展出碧云头。
蟾宫皎洁分明见,
桂子婆娑黯里游。
照我独成孤影客,
忘形相占一天秋。
长怀此夕风光好,
不得袁安共泛舟。
在万里天空中,刚刚停歇的雨水洗净了大地,明月在碧蓝的云头上升起。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晰可见的蟾宫,而桂树在幽暗中轻轻摇曳。月光照耀着我这个独自一人的影子,忘却了身处的孤独,沉浸在这一天的秋意之中。长久以来我怀念这个夜晚的美好,却无法与袁安一同划舟游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袁安泛舟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友谊和共度良辰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
作者介绍:
汪真,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诗人在此佳节中写作,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中秋见月》是一首抒情的诗作,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明月与自然景色,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诗开篇描绘了雨后万里晴空的景象,明月如银盘般升起,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蟾宫的皎洁和桂树的摇曳,映衬出中秋的祥和与美丽。
诗人以“照我独成孤影客”来表达独处的孤独,尽管月光的美丽令人陶醉,但内心的孤寂却难以掩饰。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袁安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象征着理想的伴侣,却无法共度这良辰美景。这种孤独的寂寞感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全诗更添一层情感深度。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传达出对友情的向往与对团圆的渴望,诗中蕴含的情感深邃而丰富,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感受,体现了人们在节日时对团圆的渴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冰轮”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D. 冰块
诗人怀念的朋友是谁?
A. 李白
B. 袁安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的“蟾宫”指的是?
A. 人间的宫殿
B. 月亮上的宫殿
C. 地下的宫殿
D. 天上的宫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真的《中秋见月》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以月亮为主题,但汪真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李白的诗则更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