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蹋莎行(春归怨别)》

时间: 2025-05-05 15:01:28

诗句

柳眼传情,花心蹙恨。

春风处处关方寸。

朱帘卷尽画屏闲,云鬟半ED51罗衣褪。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

鱼沈雁断无音信。

琵琶声乱篆烟斜,寸肠欲断无人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28

原文展示:

蹋莎行(春归怨别)
作者: 曾协 〔宋代〕

柳眼传情,花心蹙恨。
春风处处关方寸。
朱帘卷尽画屏闲,
云鬟半罗衣褪。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
鱼沈雁断无音信。
琵琶声乱篆烟斜,
寸肠欲断无人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离别的怨恨。柳树的新芽传递着情感,花心因别离而感到忧伤。春风吹拂,处处都牵动着我的心。朱红的帘子卷起,画屏显得闲适,云鬟的发髻也微微松散。燕子的叫声与黄莺的鸣唱,日子渐长让我倍感困倦。鱼儿沉没,雁群断翅,音信全无。琵琶声伴随着烟雾轻轻飘散,心中愁苦无人问津。


注释:

  • 柳眼:指柳树的新芽,象征春天的来临与情感的传递。
  • 花心:花的心事,指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
  • 朱帘:红色的帘子,代表居室的安静与闲适。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象征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燕语莺啼:指春天鸟儿的鸣叫,代表春天的生机。
  • 鱼沈雁断:鱼沉于水中,雁飞走,象征失去联系与孤独。
  • 琵琶声乱:指琵琶的声音随着烟雾飘散,表现情绪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字君谦,号雪山,南宋时期的词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忧伤。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春季,正值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之时,然而诗人却因离别而感到无比孤寂,情感的纠结与身边美好景象的对比更显悲凉。


诗歌鉴赏:

《蹋莎行(春归怨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哀伤。开篇以“柳眼传情,花心蹙恨”引入情感,柳树与花朵的描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更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通过“朱帘卷尽画屏闲,云鬟半罗衣褪”来强调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暗示了孤独无助的情感。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在春日的欢笑声中,诗人却感到困顿和疲惫,展现出内心的无奈与孤寂。后半部分“鱼沈雁断无音信”则更为直接地表现了失去与孤独,似乎在呼喊着对方的名字,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最后一句“寸肠欲断无人问”更是将这种悲伤推向高潮,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助的心情。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既有春的美好与生机,也有离别带来的伤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深层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眼传情:柳树的新芽如同眼睛,传达着深情。
  • 花心蹙恨:花心因离别而感到愁苦。
  • 春风处处关方寸:春风轻拂,处处牵动着心中的思念。
  • 朱帘卷尽画屏闲:红色帘子卷起,画屏显得空闲,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云鬟半罗衣褪:女子的发髻松散,衣服也显得随意,暗示心情的慵懒与无奈。
  •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鸟儿的鸣叫与日长带来的困倦,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疲惫。
  • 鱼沈雁断无音信:象征失去联系,心灵的孤独感愈加沉重。
  • 琵琶声乱篆烟斜:琵琶的声音随着烟雾飘散,情绪复杂难以言表。
  • 寸肠欲断无人问:内心的痛苦无人关心,表达了极度的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柳眼、花心等表达情感的比喻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燕语、莺啼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春日美好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在美好景象下的孤独与无奈,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离别的愁苦。
  • :代表美好与爱情,花心蹙恨则反映离别的无奈。
  • 燕、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欢乐,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 琵琶:音乐的象征,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与思绪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眼传情”中的“柳眼”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新芽
    • B. 离别的愁苦
    • C. 诗人的思念
  2. “鱼沈雁断无音信”中的“鱼”和“雁”分别象征:

    • A. 失去的联系
    • B. 美好的时光
    • C. 春天的生机
  3. 诗中的“寸肠欲断无人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与无助
    • C. 忧伤的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与痛苦。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反映对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作品对比:同为表达离别之情,但李清照更注重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而曾协则更强调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对比。
  • 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表现离别的伤感,但曾协的词更细腻、含蓄,而白居易则直接表达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疏梅寒雀图 龙虎台二首 其二 龙虎台二首 其一 题钱舜举画梨花 全氏小楼与南山相对殆几案间物也暇日觞予其上索赋鄙作因口占三绝句 其二 全氏小楼与南山相对殆几案间物也暇日觞予其上索赋鄙作因口占三绝句 题刘总管宅御爱峰 兰溪县女步道中 细君崔氏哀辞二首 其二 细君崔氏哀辞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半身不遂 违世异俗 动如雷霆 文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铜驼草莽 欠字旁的字 跳灰驴 包含结的成语 疏财仗义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歹字旁的字 涣解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十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何罪之有 辨若悬河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