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3:2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3:28:57
原文展示: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三 沈约 〔南北朝〕 即事既多美,临眺殊复奇。 南瞻储胥观,西望昆明池。 山中咸可悦,赏逐四时移。 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钟山游玩,应西阳王的教诲,写下这首诗的第三部分。诗中描述了眼前的景色非常美丽,站在高处眺望更是奇妙。向南可以看到储胥观,向西可以望见昆明池。山中的景色总是令人愉悦,随着四季的变化,欣赏的景致也在不断变化。春天的光芒从山头升起,秋风则在桂树枝头吹拂。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衍(梁武帝)并称“沈萧”,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讲究音律,对后世诗歌创作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应西阳王的教诲而作,西阳王可能是沈约的宗室或贵族朋友,诗中描绘了钟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王室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钟山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变化的敏锐观察。诗中“即事既多美,临眺殊复奇”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体现了站在高处眺望时的奇妙感受。后文通过对南瞻储胥观、西望昆明池的描述,以及山中景色随四季变化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景之中,感受着春光的温暖和秋风的凉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沈约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景和感受四季变化。诗人通过对钟山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变化的欣赏,同时也可能隐含了对王室的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明池”位于哪个城市附近?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春光发陇首”中的“陇首”指的是什么? A. 山谷 B. 山头 C. 山腰 D. 山脚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拟人 B. 对仗、拟人 C. 比喻、对仗 D. 拟人、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