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06
摊破浣溪沙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一夜西风碧已残,
登楼谁更倚阑看。
道是重衾推未起,
不胜寒。
满地流尘双枕寂,
弥天零露一灯閒。
回遍柔肠心又远,
梦来难。
一夜的西风已经将青色的天空吹得残破,
登楼的人中还有谁能倚着栏杆远望?
说是重叠的被褥还未推开,
真是难以忍受的寒冷。
满地的尘埃,双枕寂静无声,
天空洒下的细雨,灯下显得格外悠闲。
心中柔情万千,却又遥不可及,
梦中重聚,实在是难以实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以其才华横溢和精湛的诗词技艺著称。其诗风细腻,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摊破浣溪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追忆。
《摊破浣溪沙》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念的抒情诗。开篇以“西风”的意象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随着对“重衾”的描写,诗人通过未起的床褥,传达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当前寒冷境遇的无奈。
“满地流尘双枕寂”,这句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情感,双枕的寂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单,尘埃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沉寂。最后几句“回遍柔肠心又远,梦来难”,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内心柔情与现实的遥远,渴望重聚却又感到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渲染秋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向往与对思念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重衾”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温暖与安慰
c) 朋友
d) 自由
诗中“满地流尘”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沉寂
c) 希望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浣溪沙》同样抒发了对离愁的思念,但其风格更为细腻柔和,而袁克文的《摊破浣溪沙》则表现出一种更为苍凉的孤独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