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19:23
除夜
作者: 方干 〔唐代〕
玉漏斯须即达晨,
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
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
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
浮世惟应百遍新。
在这寂静的夜里,时间即将流逝,天快亮了。四季的风轮不断地转动,送走旧年迎来新年。寒冷的灯火已经快要熄灭,正值腊月,听到的号角声已经在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明天我便要成为岁月流逝的客人,而昨天我还只是个年轻人。新年到来,岁月的数字也在减少,浮世沧桑,似乎总是要经历百般新变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良会,号贯云,唐代诗人,生于浙江杭州,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除夜》创作于除夕之夜,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新年的期盼。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除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方干通过描绘除夕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以“玉漏斯须即达晨”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时间的紧迫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随着“寒灯短烬方烧腊”的描写,冬夜的寒冷与临近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生命的轮回与新生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诗人感慨岁月无情,人在岁月的洪流中不断变化,昨日的年轻人今日已然成为了流年的客人,体现了对青春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无奈。而“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则深刻揭示了人世间千变万化的真谛,虽然年岁在减,但生活总是充满新鲜与可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哲思,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美好,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玉漏”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寒冷的天气
C. 美好的回忆
“明日便为经岁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青春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画角”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饮食
C. 一种花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为深入理解唐代诗歌、方干的生平与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