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3:39
越州使院竹
作者: 方干
莫见凌风飘粉箨,
须知碍石作盘根。
细看枝上蝉吟处,
犹是笋时虫蚀痕。
月送绿阴斜上砌,
露凝寒色湿遮门。
列仙终日逍遥地,
鸟雀潜来不敢喧。
不要只看到风中飘扬的竹叶,
还要知道它们的根系是如何缠绕在石头上的。
仔细看枝头蝉鸣的地方,
仍然可以看到竹笋时虫子所留下的痕迹。
月光洒下的绿阴斜洒在台阶上,
露水凝结的寒色湿润了门口。
仙人们整日逍遥自在,
鸟雀们潜伏而来不敢喧闹。
作者介绍: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子美,号汀溪,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诗风清新雅致,擅长咏物抒情。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方干在越州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竹子这一植物的细腻观察,以及通过竹子表现一种清幽、闲适的生活态度。竹子不仅是他所处环境的象征,也反映了他渴望超脱世俗的情感。
《越州使院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周围的自然景象。诗中开头两句,通过对竹子在风中摇曳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轻盈与优雅,但接下来的“须知碍石作盘根”则揭示了竹子生长的艰辛与顽强。竹子不仅在风中美丽地舞动,其根系却在石头中艰难扎根,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接下来的描写中,“细看枝上蝉吟处,犹是笋时虫蚀痕”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易,蝉的鸣叫与虫蚀的痕迹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月光与露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列仙终日逍遥地”则将这种闲适提升到一种理想境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脱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逍遥自在的追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竹子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坚韧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哲理,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莫见凌风飘粉箨”意思是:
A. 竹叶在风中摇曳
B. 竹子扎根于石头
C. 蝉在竹上鸣叫
D. 月光洒在地上
“露凝寒色湿遮门”中的“寒色”指:
A. 竹子的颜色
B. 露水的清凉
C. 月光的颜色
D. 蝉的颜色
诗中“列仙终日逍遥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竹子的喜爱
D. 对蝉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