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28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在鸿雁的惊叫声中,我从梦中惊醒,
靠着枕头已经过了三更时分。
梦境破灭后,寂寞的思绪涌上心头,
灯光微弱,残余的光亮逐渐消逝。
窗外月光清冷,墙壁上虫鸣声静谧而悠远。
更何况我已离乡已久,心中仍然怀有无尽的思念。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0年),字少宗,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曾任官职,屡次出入官场,因而他的诗作多受个人经历影响。方干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切,尤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著称。
《秋夜》创作于方干晚年,离家已久的他在一个秋夜中,借月光和虫声抒发对故乡的思念。诗中展现了孤独、寂寥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秋夜》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方干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和孤独,表达了深沉的乡愁。诗的前两句“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以鸿雁的叫声唤醒了诗人,象征着远方的讯息,也暗示着他内心深处的思念。三更时分,正是夜深人静之时,更加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展示了梦境的破灭与现实的寂寥,灯光的暗淡象征着希望的微弱和内心的孤寂。空窗的月色与幽静的虫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空旷的秋夜氛围,诗人似乎在这一刻与自然融为一体,但内心的孤独却愈加强烈。
最后两句“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乡久而生的无限思念之情。方干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显示了其高超的诗歌艺术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整首诗围绕秋夜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孤独的夜晚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诗中“鸿雁”的叫声代表什么?
A. 远方的讯息
B. 秋天的到来
C. 夜晚的宁静
答案:A
“灯残零落明”中的“残”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冷清
答案:A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孤独与思乡
C. 友情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