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昨有祷于社稷及境内山川是夕枕上闻雨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6:02:00

诗句

中春天气似朱明,翕翕炎威恼乱人。

一夜檐前天雨麦,晓来仍作本来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2:00

原文展示:

中春天气似朱明,翕翕炎威恼乱人。
一夜檐前天雨麦,晓来仍作本来春。

白话文翻译:

在仲春时节,天气如同盛夏,炎热的气候让人感到烦恼不已。
一夜之间,屋檐前竟下起了雨,清晨时分,春天的气息依然如故。

注释:

  • 朱明:指的是盛夏,朱指红色,明指明亮,形容天气的热烈。
  • 翕翕:形容气候的热烈与烦闷。
  • 恼乱:烦恼、困扰。
  • 檐前:屋檐前面。
  • 天雨麦:天降甘霖,滋润麦田。
  • 本来春:指春天的本来气息。

典故解析:

  • 春天:在中国文化中,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在这首诗中,尽管天气炎热,但春雨的滋润使得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反映了自然的循环与变化。
  • :在古代诗词中,雨通常象征着恩泽与滋润,暗示着对生活的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045-1100),字元甫,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气候与雨水,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气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开篇以“中春天气似朱明”引入,形象地描绘出仲春时节的炎热,使人感到窒息和烦恼。接着,通过“檐前天雨麦”的描写,展现了春雨的及时滋润,这不仅仅是对麦田的恩泽,更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生机。最后一句“晓来仍作本来春”,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气候变化无常,却依然能在雨后感受到春天的本质,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既有对时令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从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春天气似朱明:描绘春季的天气,热得像盛夏一样,表现出诗人对天气的敏感。
  • 翕翕炎威恼乱人:热浪来袭,令人烦躁不安。
  • 一夜檐前天雨麦:突如其来的春雨,给干渴的麦田带来了生机。
  • 晓来仍作本来春:即使经历炎热和雨水,春天的生机依旧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比,增强了气候变化的感受。
  • 拟人:将天气的炎热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气候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活中的希望,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恩泽与滋润,暗示生活的滋养。
  • 炎热: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翕翕”的意思是: A. 急促
    B. 温暖
    C. 炎热
    D. 凉爽

  2.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来表达生活的希望?
    A. 风
    B. 雪
    C. 雨
    D. 霜

  3. “晓来仍作本来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乐观
    C. 哀伤
    D. 愤怒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而魏了翁的这首诗则更多地关注于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樊晋陵伤妾诗 行经古墓诗 闲居对雨诗 闲居对雨诗 开善寺诗 游始兴道馆诗 渡岸桥诗 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 广陵岸送北使诗 蜀道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婉言谢绝 冒牌 隹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众星攒月 臼字旁的字 餦饧 寸字旁的字 知音谙吕 包含泻的成语 自赎 香字旁的字 生祠 柳意 世禄之家 一献三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