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23
临江仙
作者: 杜安世 〔宋代〕
遍地残花庭院静,流莺对对相过。
万条风柳间婆娑。
樱桃初弄色,萱草自成窠。
早是芳菲时节晚,追游期会无多。
眉山敛翠近秋波。
日长初睡起,愁与病相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地上满是残花,流莺成对在枝头飞来飞去。微风拂动着柳条,像是在轻轻舞蹈。樱桃树的花朵刚刚绽放出色彩,萱草在角落里生长成了一个小窝。此时已经是芳菲的季节,但却感到时光匆匆,约定的游玩时间已经不多。眉山的翠色映衬在秋水旁,白天漫长,刚刚醒来,却感到愁苦与疾病交织在一起。
这首诗中提及的“樱桃”与“萱草”均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同时,诗中提到的“眉山”可能指的是四川的眉山,因其山水秀丽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杜安世,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活动于当时的文化繁荣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这首《临江仙》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开花落之时,诗人可能在某个宁静的庭院中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因而产生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临江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庭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依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遍地残花庭院静”便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仿佛春天的生机已经逐渐远去。流莺成双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更反衬出庭院的寂静。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柳树与樱桃,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景,然而“早是芳菲时节晚”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诗的最后两句“日长初睡起,愁与病相和”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不仅描述了外在的景象,更流露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深思,展现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感情与独特的审美观。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唏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中“遍地残花”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流莺”指的是什么?
诗中“樱桃初弄色”描绘了____的景象。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____与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