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0:30
原文展示:
岑公岩 张俞 〔宋代〕 池光复涵澈,万象皆镜入。 亭观出浮云,彤彤映邦域。 左右浮屠宫,岿然争上山。 下業岌,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
白话文翻译:
池塘的水光再次清澈透明,万物都像映照在镜中一样清晰。 亭台楼阁高出浮云,红彤彤地映照着整个国家。 左右两边的佛寺,高耸地争相攀登山顶。 下方的建筑也显得稳固,谁说南浦这个地方简陋,现在才开始遇到它的美丽装饰。
注释:
诗词背景: 张俞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这首诗描绘了岑公岩的美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南浦从简陋到美丽的转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环境改善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岑公岩的美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中“池光复涵澈,万象皆镜入”描绘了清澈的池水,万物映照其中,如同镜中世界,给人以宁静和清晰的美感。“亭观出浮云,彤彤映邦域”则展现了高耸的亭台楼阁,红彤彤地映照着整个国家,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最后两句“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南浦美丽转变的惊喜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岑公岩的美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环境改善的喜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池光复涵澈”描绘了什么? A. 池水的清澈 B. 亭台楼阁的高耸 C. 佛寺的高耸 D. 国家的繁荣 答案:A
诗中“亭观出浮云”象征着什么? A. 池水的清澈 B. 亭台楼阁的高耸 C. 佛寺的高耸 D. 国家的繁荣 答案:D
诗中“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表达了什么? A. 对池水的清澈的赞美 B. 对亭台楼阁的高耸的赞美 C. 对佛寺的高耸的赞美 D. 对南浦美丽转变的惊喜和赞美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