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7:07
谢池春慢
李之仪 〔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残冬的寒意已经消散,稀疏的细雨过后,进入了清明时节。
花径上隐约还留有余红,湖面上新生的波纹轻轻荡漾。
小燕子穿过庭院,飘飞的柳絮沾湿了衣袖。
正是美好的时光,却已是傍晚,令人感到滋味,真像酒一样浓厚。
频繁的迁移视线,心中却只觉得无尽的消瘦。
看不见又思念,看见了又是那样的老样子。
我想问你,常常见面,如何比得上长久相守?
天不会老去,人却未能相逢。
不妨把这份惆怅,诉说给庭前的柳树。
李之仪,字惟贞,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李之仪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学习文学,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谢池春慢》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爱情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反映了内心的惆怅与对爱情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在春日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谢池春慢》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爱情情感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逐渐浓厚,细雨轻拂,给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感觉。接下来的“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则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展现了春日的生动景象。
词中小燕子穿庭而过,飞絮飘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天图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爱情的渴望。特别是“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滋味紧密结合,表现了情感的浓烈。
后半部分的“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表达了对恋情的无奈与思念。最后以“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结束,既是将思念寄托于自然,又带有一丝悲凉,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充满了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全诗围绕春天的景色与对爱情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又流露出对爱情的惆怅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盼。
《谢池春慢》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李之仪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春天的一个节气
“正佳时,仍晚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喜悦
D.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