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3:16
无月无灯夜自明,糢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
整夜无月无灯光,星星点点照得清晰。 朦胧的雪景仿佛像平坦的瓦沟。 我不再借着拐杖走过高桥, 又怎能像金龙那样翱翔在天上呢?
张镃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而著称。他的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记雪三首》是张镃在雪天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雪景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思考。诗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及其内心情感的寄托。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雪夜的画面。开篇的“无月无灯夜自明”,便直接引入了雪夜的主题,强调了雪在夜晚的映衬作用。作者以“糢糊何啻瓦沟平”描绘了雪花飘落时的飘渺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雪景中。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不拖藜杖高桥去”,意指他虽有拐杖,也不想依赖它,反映出一种渴望自由的心态。而“那得金龙背上行”,则是对理想的向往,金龙象征着飞翔与自由,是他心中一种难以实现的梦想。
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渴望摆脱束缚、追求高远的精神。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和雪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交织。
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金龙”象征什么?
A. 纯洁
B. 高贵与自由
C. 孤独
“无月无灯夜自明”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夜晚的孤独
B. 雪的光辉
C. 黑暗的绝望
诗中提到的“藜杖”象征着什么?
A. 依赖与束缚
B. 自由与高远
C. 平坦的道路
答案: 1.B 2.B 3.A
在《夜泊牛津》中,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自然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与张镃的《记雪三首》相对,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张镃则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理想结合,体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