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8:41
原文展示:
石龙涡
文同 〔宋代〕
崄势围空断壁圆,四时常见聚云烟。
为霖救旱今何在,徒有遗文记昔年。
白话文翻译:
险峻的形势围绕着空旷的断壁,四季常见云烟聚集。
曾经用来降雨救旱的石龙如今何在,只剩下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着往昔的岁月。
注释:
- 崄势:险峻的形势。
- 断壁:断裂的墙壁,这里指石龙的遗迹。
- 四时:四季。
- 聚云烟:云烟聚集,形容石龙周围常有云雾缭绕。
- 为霖救旱:指石龙曾经有降雨救旱的功能。
- 遗文: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
- 昔年:过去的岁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之美。这首诗《石龙涡》描绘了石龙的遗迹,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石龙功能的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游览石龙遗迹时所作,通过对石龙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石龙功能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龙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石龙功能的追忆。首句“崄势围空断壁圆”描绘了石龙遗迹的险峻形势和断壁的圆形,形象生动。次句“四时常见聚云烟”则进一步以云烟的聚集来烘托石龙的神秘和往昔的辉煌。后两句“为霖救旱今何在,徒有遗文记昔年”则抒发了对石龙功能的追忆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崄势围空断壁圆”:描绘了石龙遗迹的险峻形势和断壁的圆形,形象生动。
- 次句“四时常见聚云烟”:以云烟的聚集来烘托石龙的神秘和往昔的辉煌。
- 第三句“为霖救旱今何在”:抒发了对石龙功能的追忆,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末句“徒有遗文记昔年”: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强调了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着往昔的岁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崄势围空”和“聚云烟”等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拟人:将石龙的功能拟人化,如“为霖救旱”,赋予了石龙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石龙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石龙功能的追忆,体现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崄势、断壁、聚云烟、遗文。
- 详细解释:崄势和断壁描绘了石龙遗迹的险峻和残破,聚云烟烘托了石龙的神秘和往昔的辉煌,遗文则记载了往昔的岁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崄势围空断壁圆”描绘了什么?
A. 石龙的形状
B. 石龙遗迹的险峻形势和断壁的圆形
C. 石龙的神秘
- 诗中“为霖救旱今何在”表达了什么?
A. 对石龙功能的追忆
B. 对石龙的赞美
C. 对石龙的批评
- 诗中“徒有遗文记昔年”强调了什么?
A. 石龙的神秘
B. 石龙的残破
C. 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着往昔的岁月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石钟山记》:通过对石钟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文同《石龙涡》与苏轼《石钟山记》: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