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22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八岁时偷偷照镜子,已能画出修长的眉毛。
十岁时去春游,用芙蓉花做裙子的下摆。
十二岁学弹筝,银色的衣甲还没有脱下。
十四岁时隐瞒亲人,心中却知道自己尚未出嫁。
十五岁在春风中泣泪,秋千的另一面荡着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着美丽和青春,而“藏六亲”则暗示青春期的少女在成长中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与迷茫。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其诗风常被誉为“深婉”,情感复杂而含蓄,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商隐的青年时期,正值他在仕途与情感方面的探索与思索。诗中描绘了少女在成长过程中对美丽、爱情、家庭的复杂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观念。
这首诗通过五个阶段的成长经历,细腻地勾勒出一个少女从童年到青春的心路历程。开篇以“八岁偷照镜”引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少女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自身容貌的关注也暗示着她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她的春游与“芙蓉作裙衩”,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青春的活泼与美丽。
“十二学弹筝”则暗示了内心的艺术追求,而“银甲不曾卸”则表现出她对成长的无奈与复杂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少女的内心世界逐渐被揭示,尤其是“藏六亲”这句,展现了她对家庭与婚姻的沉重思考,反映了当时女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心态。
最后一句“泣春风”,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中流下的泪水,寓意着对青春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李商隐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描写。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少女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达了对美丽、爱情、家庭等多重情感的复杂思考,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少女在几岁时开始照镜子?
A. 六岁
B. 八岁
C. 十岁
D. 十二岁
“芙蓉作裙衩”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花?
A. 玫瑰
B. 荷花
C. 菊花
D. 兰花
诗中提到少女在“十五”岁时做了什么?
A. 学习弹琴
B. 流泪
C. 结婚
D. 出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